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互文的魅力:四大民间传说新释(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 傅修延 参加讨论

    被孟姜女哭声崩倒的是长城。长城是隔断的象征,秦始皇当初修建长城,意在用人造屏障隔断北方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侵扰,但在孟姜女传说中,长城的功能是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隔断。其他三个传说中,我们也能发现这种起隔断作用的“负能量”:白蛇传说中的雷峰塔、牛郎织女传说中的银河以及梁祝传说中的坟墓。这些隔断都只是貌似强大,四大传说有一个共同的故事逻辑,这就是主人公最后总能以某种形式战胜这些“负能量”。长城的崩倒在四大传说中最不可思议,因为长城是由海量物质堆积而成,它占据的空间和绵延的长度在地球上无与伦比,卡夫卡有篇小说就把长城写成权力意志的象征,但这样一座建筑巨无霸竟然会因一名民女的啼哭而轰然倾圮!有意思的是,很少有聆听者对这一“不可能”表示过怀疑,这不仅是出于“姑妄言之姑听之”的特定心理,还因为人们在潜意识中确实相信,孟姜女恣情一恸形成的巨大冲击力非长城所能抵御。孟姜女身上汇聚了所有时代一切薄命女子的痛苦,似乎有无数个声音跟着她一道同声悲哭,用《红楼梦》第五回的话来说就是“万艳同悲”和“千红一哭”,因此这哭声具有摧毁一切障碍的神奇力量。
    孟姜女传说因其悲剧性质,很容易被纳入所谓“泪水叙事”的范畴,本文认为有必要特别指出,该故事强调的不是诉诸视觉的泪水,而是诉诸听觉的哭声,它从呱呱坠地起就是一个声音事件,其成长和衍变都与听觉有关。“哭夫”的前提是“夫死”,据顾颉刚等人考证,“夫死”最初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关于杞梁妻的一段记述,《礼记·檀弓》想当然地为女主人公增加了“哭夫”行动,接下来《孟子·告子》顺理成章地赋予其“善哭”的本领,而《说苑·善说》则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让其哭声崩倒了齐国的城墙。[6](p2-20)沃尔夫冈·韦尔施认为西方文化是由听觉文化逐步过渡到视觉文化②,马歇尔·麦克卢汉说中国文化仍然是听觉主导的精致文化③,不管这些说法是否准确,起源于春秋时代的孟姜女传说称得上听觉叙事的一个早期标本。《说苑·善说》说杞梁妻的哭声产生了“隅为之崩,城为之阨”的地震般后果,我们无法认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一叙述透露出古人的听觉敏感,以及他们对声音力量的崇信。即便是在今天,女性的痛哭也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抗争武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