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唐晓敏:关于文学遗产继承问题的若干思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唐晓敏 参加讨论

    
    上个世纪的突出问题是对文学遗产继承不够。前苏联也是这样。20年代苏联即有人主张,必须彻底批判旧文化才能建设无产阶级新文化。当时的“革命者”提出“火烧拉菲尔”的口号,要求“把普希金和托尔斯泰从革命的航船上扔下去”,甚至也批判高尔基,说“无产阶级的牙床骨容不下高尔基这个里倒外斜的病牙”。
    中国五四时期同样如此,当时的学人都非常激进,认为中国传统的一切都不好。胡适就有一个“不如人”的“理论”,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社会文化是多元的,而且基础教育具有“复调”的特点,即现代学校教育与家庭的私塾式的教育并行。许多人通过家庭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造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人,今天被我们称为大师的,主要是这一代人。而且,就连五四时期最为激进的学人如鲁迅等,他们本身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到了上个世纪后期,新的学子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了这一代人精神营养的严重缺乏。由此造成的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解决。
    注 释:
    [1] [俄] 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8页。

 
    作者简介:唐晓敏(1952— ),黑龙江绥化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艺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审定《高中》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研究。著有《精神创伤与艺术创作》、《中唐文学思想研究》、《现代心理美学》、《中国文学思想史》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