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天才》 (英)彼得·沃森 著 张弢、孟钟捷、王志华 等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8月出版 德国在19世纪形成了专门的工业大学,有别于之前以哲学为基础的通识大学,前者拥有专门的高水平实验室——这种新型大学模式,之后被引入美国,并帮助美国在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高歌猛进。 18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德国大批量地涌现出学术天才和文化艺术天才。柏林也曾长期成为世界科学和艺术之都。但是,在18世纪之前,德国不仅政治上分裂,社会秩序持续动荡不堪,而且也并不具有显著的文化创意水平。长期以来,它的两个邻国法国和意大利在文化及科技领域更加引人瞩目。德国是怎样从一个“文化沙漠”变成世界举足轻重的科技文化强国的?为何能够密集地涌现大师型人才和数量更多的工程师、艺术家人才?德国的科技文化步入巅峰后,又为何一头扎进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泥淖,让整个民族付出沉重代价,还要整个世界被卷入持续动荡? 商务印书馆近日引进了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泰晤士报》等知名媒体记者和撰稿人、剑桥大学研究员彼得·沃森所著的《德国天才》。这套书共4册,作者详细分析了德国文化振兴的起因,全景式地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学科和文化领域大师级人才崭露头角的过程,也指出德国政治学等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文化沙漠的逆袭 在漫长的中世纪,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这种分裂状况持续到了近代,奥匈帝国依旧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普鲁士只是各个邦国中相对较强的一个。17世纪末开始,普鲁士开始兴起虔信运动,政治环境逐渐稳定,更为重要的变革在于开始形成现代大学体制。 在当时的德国,以哥廷根大学为代表的多所大学,较为彻底地实现了宗教、政治与学术事务的分离;哲学重新获得了学科之王的地位,而历史学、语言学、数学以及艺术学科都获得独立地位,师生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建立起研讨班的新型学术交流形式,由此产生了一个独立思考的、活跃的知识分子阶层。而在同期的法国,知识分子更多地投向政治革命;在俄国,知识分子全是贵族出身,主要集中于文学领域;在英国,类似的知识分子阶层直到20世纪才出现。 英国科学家牛顿开创了“机械世界”体系,即以机械世界观和认知观点去探索世界,改变世界。这套体系被德国人发扬光大。书中指出,在历史学和生物学领域,德国学者引入机械论,重塑了历史和科学理论体系。而在18世纪中期,德意志美学也因为不少艺术家的创作努力而得以构建。18世纪晚期,德国兴起了艺术上的狂飙突进运动。至此,在历史学、艺术、生物学当中,德国人已经开创出新的审视世界的路径,涌现出了洪堡这样的杰出的、跨多个学科的大师级学者,他也是柏林大学的创立者。 18世纪晚期、19世纪上半期,德国掀起了所谓的第三次文艺复兴。这是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术传统的重要象征。仍在这一时代,德国还涌现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最重要的哲学家康德,再加上托马修斯、沃尔夫、门德尔松。这一批德国哲学家具有惊人的认知前瞻性,已经开始致力于解析近现代社会在物质文明繁盛的同时,人所经历的感知困境。康德颠覆了神学时代人们习以为常的时间和空间意识。 拥抱工业革命机遇 19世纪的德国,继续井喷式地涌现大师级人才,与之同时,受益于科学研究传统与大学体系,德国受教育的中产阶层也开始发挥其积极作用。德国大学的研究传统,在这个世纪进化为与今天的学术体系非常相近的模式。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以带有很强德国色彩的方式,再造了哲学和政治学理论。叔本华和尼采分别展现了乐观者和悲观者对于人类存在前景的考量。在自然科学领域,德国科学家大胆在生物学、化学等学科领域展开尝试,尿素、苯等发现,创造出有机化学这一产业。海涅、舒伯特则分别承继了德国文学、艺术的传承。《德国天才》书中谈到,19世纪的法国、英国、美国都开始兴起了德国热,这些国家开始借鉴德国的学术体制。 现代物理学不出意料的出现在了德国。克劳修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等物理学大咖再造了学术体系,而西门子、霍夫曼、拜耳、蔡司、克虏伯等人则将学术研究以精益制造的方式,转化为了伟大的工业产品。德国在19世纪形成了专门的工业大学,有别于之前以哲学为基础的通识大学,前者拥有专门的高水平实验室——这种新型大学模式,之后被引入美国,并帮助美国在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高歌猛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尔和弗洛伊德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发掘人类疾病的原因。孟德尔解析了遗传及遗传变异,这个发现会在20世纪后期推动基因科学的腾飞。而弗洛伊德则从根本上颠覆了过去以来人们对于心灵、精神世界的认知。 滑入黑暗的德国天才 19世纪末,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喷薄欲出。历史学家蒙森(著有《罗马史》等)开创了民族主义历史的叙述。特赖奇克的《19世纪德意志史》巩固了德意志民族的信念。普鲁士经过多场战争先后击败了奥匈帝国和法国,重建了统一的德国。而统一的德国又注定成为沙皇俄国、法国和英国的竞争对手,德国人包括那些杰出的德国科学家、艺术家都倾向于将英法俄认为是威胁德国伟大文化的对手。再加上这一时期开始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德国人开始深信本民族的优越性,对抗英法俄甚至美国,也被认为是德国人的天定使命。 19世纪、20世纪之交也再度上演了德国天才的井喷现象。赫兹、伦琴、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人组成的大师方阵,经努力彻底终结了牛顿的机械世界。这些成就在当时也被不恰当地应用于证明德国民族的优越性,种族主义情绪就这样离奇地越来越为激昂。 二战期间,大批德国顶尖人才受到纳粹蛊惑,成为纳粹美学的塑造者。这是德国文化、德国历史的重大耻辱记录。非但如此,因为纳粹的种族隔离和灭绝政策,大批犹太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逃离德国,除了爱因斯坦,还有薛定谔等多达100多名顶尖科学家。这使得德国的多所顶尖大学自此损失了不在少数的学科和学术传统。 《德国天才》书中还谈到,作为19世纪及更早以前德国教育和学术传统的培养结果,大批德国优秀学者在流亡、转入他国后,在不同领域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埃里希·弗洛姆再造了心理学,阿伦特揭示了“平庸之恶”的奥秘,马尔库塞解构了过去的社会学体系,基辛格从研究政治均势的学者摇身一变为美国最著名的外交事务操盘手,德鲁克重新定义了管理学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