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中有一种仁爱之心 我们现在都使用普通话,不再有入声字了。但是在古代,李白、杜甫他们是按照有入声字的平仄来写诗的。 杜甫有一首诗叫《春夜喜雨》,写的是春天的夜晚下雨了,诗人见了很高兴。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春雨洒下来,万物滋生,耕田种地就可以开始了,这是我们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节。 如果春天不下雨,干旱,就要闹旱灾了。所以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好雨顺应下雨的时节,下得恰到好处。“节”字是入声。 “当春乃发生”,在春天万物需要润泽的时候,就下了雨。“发生”就是下雨,“发”字也是入声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润物的雨,不是狂风暴雨,它没有喧哗,没有吵闹,滋润着万物的生命。跟一个人一样,你做了很多善良美好的事情,不需要宣扬,不需要喧哗,而是在细微无声中去完成。 接下来,“野径林俱黑”,“黑”字是入声字。在那条荒凉的田野小路上,林子里下起雨来,夜就更黑了。 “野径林俱黑,江船火独明。”可是江船上的灯还亮着,打鱼的人还亮着灯光在那里劳作。杜甫这个诗人之所以伟大,因为他是对国家对人民最为关心的一位诗人。诗人是以天地为心的,杜甫的诗中就有一种仁爱之心。 “晓看红湿处”,明天破晓,你看一看,那带着湿润的鲜红颜色,原来是牡丹花开了,是春天的花开了。“花重锦官城”,锦官城是指四川的成都,之所以说成都是“锦城”,因为据说那里的江水非常美丽,好像织成的锦缎一般。 在这首诗里,你不但感受了春雨,还了解了杜甫对于老百姓的关怀。 而且这首诗的音节,你要注意,就是入声字要读对了才好听,不然的话就不好听。所以说,诗有平仄,要吟唱才好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