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后现代语境下的拉美“爆炸后”文学学者解读《甘特的冬天》斑斓的语义世界(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午荷 参加讨论

    送上门来的“爆炸后”文学经典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谈谈翻译《甘特的冬天》这部小说的由来。作为译者,您怎么会同这部小说结缘?
    尹承东:2014年秋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巴拉圭的邮件,是一位叫何塞·纳瓦罗的先生发来的,他没头没脑地建议我翻译巴拉圭的一部题为《甘特的冬天》的长篇小说,并说除不收版权费外,还给我4000美元的翻译费。尽管开出的条件很优厚,但当时我既不认识这位何塞先生,也不了解这部作品,加上又正在最后审定屈原的《楚辞》译稿,所以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想何塞先生却不放弃,继续一封封邮件来催,显得十分真诚。我有些盛情难却了,于是便请他把书寄给我在中央联络部研究巴拉圭问题的学生王小翠,让她写出小说提要给我看。何塞先生这样做了,而我这位学生也很快写出了提要,那时我经过资料查对,发现这部小说不仅是拉丁美洲“爆炸后”文学的典范之作,而且作者马科斯也是研究拉美“爆炸”和“爆炸后”文学的权威人物,还是巴拉圭的议员和一所名牌大学的校长。于是我和我的学生决定合作翻译这部名著。
    《中国社会科学报》:能否进一步说明翻译的理由及其价值所在?
    尹承东:《甘特的冬天》篇幅不到30万字,但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奇特,作者马科斯在有限的篇幅内巧妙地采用倒叙、插叙、拼贴、对位、互文、意识流等多种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巴拉圭那片遥远、陌生大地上色彩斑斓的族群以及他们的社会、人生图景,表现了那里人民的顽强不屈、英勇反抗军人暴政的斗争精神。作者本人即是巴拉圭斯特罗斯纳独裁暴政的牺牲品,曾被迫流亡国外10多年,因此这部作品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更具特色的是,作者娴熟地运用俄国文学大师M. M. 巴赫金的多声部对话理论,对叙事体文学的写作模式进行了一次深入而有益的美学探索。该小说自1987年出版后一版再版,不断修改完善,并陆续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到2013年的这个版本,则演变成了独特的评点本,即除了小说本身之外,又由美国的巴拉圭文学专家特雷西·K.刘易斯加上了评点性的长篇前言、注释、参考书目和详尽的索引。这在拉美小说史上尚属首次。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此说来,翻译的难度一定不小?
    尹承东:是的。不少篇幅整页没有标点符号,翻译起来可说步步维艰,这也就明白了巴方为何开出那么慷慨的条件。但是,难点同样让译者感到好奇,对译者充满诱惑,并从中获得愉悦。所以,尽管费时费力,我们在出版社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到今年6月还是比合同日期提前两个月完成定稿,并于当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听说小说出版后,巴拉圭方面很快就邀请你们前去访问。
    尹承东:对!对方表现得异乎寻常的高兴,很快发函邀请我出席他们在亚松森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对方的邀请我表示了感谢,但考虑到我国与巴拉圭尚未建交,签证问题不好解决,加上路途遥远,于是便婉言谢绝了。但对方似是看透了我的顾虑,再次来信明确了三件事:旅行费用由他们全部承担;签证只需把护照寄往巴拉圭由他们负责办理;研讨会上将正式授予我人文荣誉博士证书、绶带和金质奖章。考虑到我年事已高,也考虑到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后又增加邀请本书责编韩慧强先生与我同行。结果我又是一次盛情难却,于是在8月9日,我们二人就登上了飞往巴拉圭的航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