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典论·论文》“气之清浊有体”是“体”之生命本体在集部中的诗性绽放,而陆机《文赋》“体有万殊”则是“体”之文学本体的诗性绽放。“体”与“文”之密不可分,在五经中业已铸成,本文第一节谈“文”之“文身”义,其“文(纹)”之对象或曰材料即为人之身体。当人类已不满足于“文(纹)于己身”之时,“体有万殊”的时代就到来了,“万殊之体”的分类和命名就成了文学理论批评的当务之急。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李善注曰:“文章之体有万变之殊,中众物之形,无一定之量也。”(33)这里的“体”已不是“人体”而是“文章之体”,所谓“万变之殊”则是极言“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体”之多样性指文学体裁而言,曹丕分八体,陆机列十体,刘勰则多达三十多体,故《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一》称“(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又《四库全书总目·文心雕龙十卷》称“其书《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论文章体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论文章工拙”(34)。“体”之个性化则指文体风格,曹丕讲“清、浊”二气,讲“雅、理、实、丽”四科,刘勰则讲“数穷八体”。而陆机这里将“体”与“物”相对举,则隐含“文体”与“自然”之关系。体之类分,就其简易而言,自然有阴阳两极,文体有刚柔二气;就其繁复而言,自然有万物之态,文体有万变之殊。本文第二节释“道”,讲“道沿圣以垂文”,人之文对道的言说,与天地之文对道的垂示,二者是同质的,不同的只是“体”,一为文体一为物体。可见陆机“体有万殊,物无一量”对“体”之经义根性的绽放,虽出发于文学文体却有着比文学文体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刻的意蕴,其文学本体论中包含着哲学本体论。 三、四、五共三条材料均出于刘勰《文心雕龙》。就对“体”之词根性的演绎及展开而言,曹、陆二人与刘勰相比较,着眼于并着力于诗文评即文学理论批评是其相似点,而经学视域之有无则是其相异处。刘勰论文以宗经征圣为文之枢纽,对“体”关键词的诠解及阐释在经学视域下层层推进,在经学框架内全方位展开,以“体”为词根的诸多关键词及其释义,又无一不是在“体”的经义根性之上生长出来的。限于篇幅,本文只谈与上引三条材料相关的问题。其一,辞尚体要。此语出自《尚书·毕命》,刘勰引之以讨论文学的语言问题,可见经学本体也就是语言本体。征圣宗经的刘勰非常重视“体要”这一经学话语,《文心雕龙·征圣》篇不足五百字,竟连续四次提到“体要”。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直接动机,就是要借“体要”这一经学话语以革除文学之时弊。五经以“体要”为贵,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批评亦须以“体要”为要,不体要则不能成辞,不体要则文体解散。其二,体有六义。《文心雕龙·宗经》篇所标举的“体有六义”不止于“体类”和“体貌”,而是文章之体的面面观:情感、风格、叙事、论理、文体、文辞。这六个方面是文章之体最为重要的元素,也是文学创作最应该向五经学习的地方。《宗经》篇说“五经之含文也”,五经就是最好的“文”,故为“体义”之典范。其三,文体解散。五经既为文体之范,那么能宗经则体有六义,否则便会文体解散。这里的“文体”有“体制”、“体统”、“总体”之义,较之上述“体义”更具有本质性或本体性内涵。就“体制”的层面而言,五经既“统其首”又“发其源”,既“总其端”又“立其本”。就“体统”的层面而言,一部经就是一个体统,而五经又整体性地构成一个大的体统即儒家文化之体。 最后一条材料是讲用作动词的“体”,有体察、体悟、体会之义。“体”用作动词亦是出自五经,如上述《尚书·毕命》的“辞尚体要”;又如《礼记·中庸》的“体群臣也”,朱熹章句曰:“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35)《四库全书总目》称《二十四诗品》“深解诗理,凡分二十四品,各以韵语十二句体貌之”(36),司空图用心体悟并描述二十四种诗歌风格和意境,“体貌”意指批评家从事风格批评的特殊才能。《文心雕龙》“体貌”两见:其一,《时序》篇论及建安文学的三曹七子时,称“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此处的“体貌”是对作家个性气质及人格风貌的描述。人有体貌,文亦有体貌,后者便是作家气质个性及人格风貌在其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其二,《书记》篇讨论“状”这种文体时,称“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此处的“体貌”用作动词,可释为对事实情状及本原的体察和描述,属于能力和才情。故知,人不仅有各具风采的体貌,还有体貌他人及它物之体貌的特殊才能。“体”之作为动词与作为名词,在刘勰对“体貌”的使用中统一起来了。 中国文论关键词的研究,从理论谱系之清理到内容框架之建构,从诠解路径之确定到释义方法之新创,均与词根性考察息息相关。而词根性考察之关键,则是经学视域的引入。经学视域下中国文论关键词之词根性考察,本文所论述的三大步骤是顺时序的,即由五经元典而经学诠解,由经学诠解而集部诗文评。在具体的研究之中,亦可逆时序进行,即由诗文评而经学解诠,由经学解诠而五经元典。借用刘勰的喻辞,“顺时序”好比“太山遍雨,河润千里”,“逆时序”可谓“观澜索源,振叶寻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