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山遍雨,河润千里 《文心雕龙·宗经》篇在概述五经要旨时,称《易》惟谈天,《书》实记言,《诗》主言志,《礼》以立体,《春秋》辩理等。五经的书名、篇名及五经所阐释的核心观念,大多是中国文论及文化的关键词。比如《易》,“易”是关键词,八经卦的卦名是关键词,《易》所阐述的“天”“道”“人”“文”等更是关键词。五经对这些关键词的言说,因其“根柢槃深,枝叶峻茂,辞约旨非,事近喻远”而“余味日新”,“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比显兴隐,《宗经》篇的这一著名比喻突显出五经关键词及其经义根性对后世文论及文化的巨大影响。槃深柢固于五经的中国文论及文化关键词之词根性,在汉学诂训及宋学章句中生长,在集部诗文评及各种体裁、体式和体貌的文学理论批评文本中绽放。就文论关键词之经义根性在集部诗文评中的诗性绽放而言,五经的浇灌与滋润,如泰山之雨,如黄河之水。 从根柢处说,广义上的中国诗学是从经学中生长出来,故中国文论关键词的存在方式是双重的,即槃深于经部的词根性存在与绽放于集部的诗性存在: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前者乃根柢后者乃华实。因而,经学视域下中国文论关键词之词根性考察,在厘定原初释义和检阅经义疏证之后,尚须识鉴其诗性绽放。前面两小节说“文”论“道”,已经涉及到各自词根性的诗性绽放问题(如“文”之功德与“道”之言说),本小节则以“体”为例,勾连从经部到集部的文献通道,识鉴关键词之经义根性在集部中的诗性绽放。 先看集部文献关于“体”的六条材料: (1)曹丕《典论·论文》:“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2)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3)刘勰《文心雕龙·征圣》:“体要所以成辞。” (4)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文能宗经,体有六义。” (5)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去圣久远,文体解散。” (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二十四诗品》)各以韵语十二句体貌之……”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一》:“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31)魏文《典论》乃四库馆臣心目中的诗文评之首,其论文之说以“体”为关键词。《典论·论文》论“体”,既有文学体裁之类分,又有作家体性之辨析,还有文章体统之赞颂,而最为核心的是以生命之气论“体”。“体”之原初释义本为生命之体,《说文·骨部》有“体,总十二属也”,段玉裁注称“十二属”为人体“首、身、手、足”所属的十二个部位(32)。包括五经在内的先秦典籍多在“肢体、身体”的意义上使用“体”这个字,而《典论·论文》对“体”的使用亦有对原始义的秉承或葆有,如“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中的“体貌”一语,即谓人之身体和生命,依然属于《说文》“总十二属”的范围。“气之清浊有体”,作为曹丕文论的核心命题,则将“体”之身体、生命层面的含义由“体骨”扩充为“体气”,从而使得“体”的词根性首次绽放于集部诗文评,并结成中国文论关键词的两大硕果:“文体”与“文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