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禀经制式,酌雅富言 经学乃中国的诠释学,故经学视域亦为诠释学视域。就中国文论关键词的诠释而言,经学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刘勰虽说是舍“注经”而取“论文”,但他论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依经以立义。《文心雕龙》五十篇,几乎篇篇都要“原始表末”。“始”何谓?经书及创制经书的圣人,故而“原始”实为宗经征圣;“末”何谓?后经典时代对经书的各种诠释,故而“表末”在总论中是依经而正纬、辨骚,在文体论和创作论中是依经而释名章义、敷理举统。概言之,刘勰《文心雕龙》对中国文论关键词的诠解是“禀经制式,酌雅富言”,亦即在辨析并厘定文论关键词之经学本义即词根性的基础上,梳理并勘订其经学解诠。 一部经学史也就是一部汉语诠释学史,后经典时代汉语诠释学的代表是汉学与宋学。《四库全书总目》之《经部总叙》概述“自汉京以后垂两千年”经学史:“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又《四库全书总目》之《四书章句集注提要》称“盖考证之学,宋儒不及汉儒。义理之学,汉儒亦不及宋儒。言岂一端,要各有当。”(16)经学诠释,从总体上看,汉学之字词诂训与宋学之章句义理,可互为补充;而就文论关键词这一特殊对象而言,宋学的章句义理,较之汉学的字词诂训,似更有理论意味,即如《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朱子的《四书章句》,“《中庸》虽不从郑注,而实较郑注为精密。”(17)本节拟以朱子《四书章句》对“道”关键词的诠解为例,探讨中国文论元关键词的词根性在经学诠释中的展开。 我们先来看朱子章句对《礼记·中庸》“道”的六条诠解(18): (1)道,犹路也。(《中庸》“率性之谓道”朱熹章句) (2)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朱熹章句) (3)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矣。(《中庸》“道之不行也”朱熹章句) (4)道者,率性而已。(《中庸》“道不远人”朱熹章句) (5)道者,天下之达道。(《中庸》“修身以道”朱熹章句) (6)道,兼法则而言。(《中庸》“是故君子动世为天下道”朱熹章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