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新编的地方主流性传说之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尧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 《史记》作为第一部正式为尧舜立传的典籍,其影响之深远广大,使得其中记载的“舜葬九嶷”成为关于舜帝崩葬之处诸说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九嶷所在的永州有大量关于舜、象与二妃的民间信仰活动,并留存有祠庙遗迹及丰富活跃的口头传统资源,具有明显的本地化特征,其中有些还与当地瑶族的信仰与传说发生融合。
    [2] 《江永县志1991-2004》:湖南省江永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年,第647页。
    [3] 见录音文件:“VOC 2000-08-08_11h51m44上甘棠问龟山传说”。该男子为上甘棠村周姓村民,不愿透露姓名,50多岁,文化程度为工农兵大学生。
    [4] 据《江永县志1991-2004》第528页:上甘棠村自2002年提出“建设文化旅游村”,2002-2004年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
    [5] 因无法一一询问被访者的个人意愿,为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本文中的被访人均用化名,身份也作了模糊化处理。
    [6] 录音文件:“VOC 2000-07-29_02h09m06 雷志和”
    [7] 《永州市冷水滩区志(1984-2003)》,永州市冷水滩区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2008年,第746页
    [8] 《永州市冷水滩区志(1984-2003)》,第754页。
    [9] 如江华万石洞村回龙寺,道县九井塘山庄门前的黄郎庙等
    [10] 据雷飞鹏等纂修《湖南省蓝山县图志》可知,“廻龙庙”、“回龙寺”、“廻龙庵”之类庙宇在当地比较普遍;且第948页有记:“廻龙庙,城西南二十里长铺,祀李十一郎;回龙庙,城东二十五里杨梅山洞,祀白马三官,时显灵异。”可知此类庙宇所奉主神非夔。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中华民国五十九年三月。
    [11] 雷飞鹏等纂修:《湖南省蓝山县图志》,第106页、295页、330页、943页皆云夔庙旧在县西二三里的夔峰山巅,后移于麓。
    [12] 田广洞村山脚下有约数千个石雕人物群像,或埋在地下,或露于地表,高度一般在30-80厘米之间,年代、来历不详,媒体评论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石雕人物群像作为随葬品的又一重大发现”,目前普遍认为是祭祀遗址。当地俗称这些石甬为“鬼仔仔”,称此山丘为“鬼仔岭”。
    [13] 2012年1月5日上午,笔者准备对张处仁进行电话采访,在张的要求下改用QQ软件进行了音频对话,有手录笔记
    [14] “灵守灵”为图上原文。
    [15] 录音文件:“VOC 2000-08-06_09h00m09陈先文77岁讲白相公庙”
    [16] 据录音文件:“VOC 2000-08-06_09h00m09陈先文77岁讲白相公庙”概括
    [17] 当地方言中“伯”、“白”音同。
    [18] 据韩九如讲述,“舜王与白想”的传说大致如下:有位叫白想的年轻后生,在落雨天将舜帝背过河却不要报酬,舜帝感动之余封他做了县长。白想于是琢磨:“我就把舜帝背了一下,走了几步路,我就当了官了,如果我把这河上造一座桥,那以后舜王看了,我这个官就不得了,就越当越大。”于是他修起一座“参驾桥”,劳民伤财,百姓怨天怨地。舜王回来再次经过这里时,不仅没给他升官,还将他批评教育了一通。这就是当地“参驾桥”的来历。见录音文件:“VOC 2000-08-06_01h36m28韩九如家”;同一故事文本又见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零陵地区分卷》,内部发行,1988年,第85页。
    [19] 录音文件:“VOC 2000-08-06_01h36m28韩九如家”
    [20] 录音文件:“VOC 2000-08-07_07h09m10韩九如夫人讲伯公庙”
    [21] 录音文件:“VOC 2000-08-08_11h51m44上甘棠问龟山传说”
    [22] “千家垌”的发现、论证和认定过程始终与地区政府的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密不可分。据《江永县志1991-2004》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年,第517-518页及《江永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年,第687-690页:依瑶族民间传说,古代评王与高王打仗,评王屡败,于是布告天下,谁能打败高王就将女儿嫁给他。神犬盘瓠抓下布告,乘夜色潜入高王帐内,咬杀高王。评王借势掩杀过去,大获全胜。盘瓠娶三公主为妻,他们不愿在宫里生活,于是来到一个叫做千家垌的地方,生育了六男六女,成为瑶族十二姓始祖。峒内田土宽广,四周高山环绕,一条大河贯穿峒中,瑶民们聚居过着“不知秦汉”的美满生活。到元朝大德年间,一位税官误入峒内,受到瑶民热情款待,乐而往返。朝廷以为税官被瑶民扣留,派兵围剿,攻入千家垌,峒内瑶民集合出逃。出逃前,他们将一个完整的牛角锯为十二节,让瑶族十二姓分别保存,相约五百年后散而复聚,彼时将牛角合拢,吹响三声,方可入峒,重振家园。此后的漫长岁月里,瑶族人民逐渐形成一种极强烈的向往千家垌的民族心理,希望重返千家垌,过从前那样的美好生活。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许多瑶族群众跋山涉水,打听十二节牛角的下落,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千家垌故地。但是,因千家垌地名随朝代更替而改变,瑶民后代除了知道古籍记载的千家垌的一些地名、山名、水名、田名和传说之外,千家垌原址在哪不得而知,认为在湖南洞庭湖、湖南道县韭菜岭、湖南江永桃川洞、浙江会稽山、广西灌阳者皆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86年5月,中南民族学院和江永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瑶族千家垌故地问题座谈会”,参加的学者有43人,会议纪要中“大家一致认为,大远瑶族乡就是千家垌故地”,提出当前重要任务是保护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1987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大远瑶族乡正式改名为千家垌瑶族乡。1999年,“千家垌瑶族乡风景区”经审定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南岭瑶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瑶族经济及发展”主题研讨会召开,确定江永千家垌为“瑶族古都”,提出构建瑶族寻根文化的框架,启动千家垌的寻根文化旅游项目。
    [23] “三千文化”为:千古奇字女书、瑶族故地千家垌、千年古村上甘棠。
    [24] 翟大兵,瑶族,原居广西荔浦县,只上过半年小学。本段论述所据录音文件为:“VOC 2000-08-09_02h23m03千家垌瑶族移民翟大兵”。
    [25] 高丙中:《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
    [26] 段宝林、祁连休编:《民间文学词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64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