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当代民族英雄的史诗叙述——评《袁隆平的世界》
一粒种子在中国的大地上发酵、演化——陈启文的《袁隆平的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由此叙述。一个英雄的抒写也由此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英雄也一直在被抒写。英雄主义是贯穿中国文学的重要价值追求。如果每个民族的文明是一部瑰丽的史诗,英雄则是史诗里的主人公,他们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抒写当代民族英雄有着特别的意义。当代中国的建设事业,是众多的民族英雄以他们的卓越努力而创造的。他们在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前进的基础上,承载了中华民族精神与品质。抒写英雄,承载着作家对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弘扬,对国家与社会进步的展现和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与追求。 当今社会是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是个“言必称瘦”的时代。许多人不担心没东西吃,却在担心变胖,要减肥与节食,自然无法真正认识到袁隆平的“意义”。中国人对袁隆平的感情是深厚和独特的,这种感情是中国人对赖以生存的“吃饭”和“吃饱饭”的渴望。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对于百姓来说吃饱肚子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权。现在很多人没经历过持久的“饿”,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那种饥饿回忆是刻骨铭心又极其痛楚的。正如书中“饥饿的小提琴”一节说的那样,“没有果腹的口粮,什么都谈不上,什么都干不成,那高于生命的、精神意义上的人间食粮,一切都是奢谈,所谓精神,就像一把饥饿的小提琴,首先必须要用躯体来支撑,那令人神往的《梦幻曲》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奏响”。这是对袁隆平被称之为民族英雄的终极的哲学意义的最有力的阐释。 《袁隆平的世界》生动、严谨、科学地叙述了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科学探索之路,是一部细致叙述袁隆平八十余年人生的史诗性作品。抒写袁隆平这样的“民族英雄”是作家的天职,是文学的使命。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血脉相连,写袁隆平离不开杂交水稻,离不开科学。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对于陈启文来说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本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讲述了袁隆平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称之为一部通俗版的杂交水稻教科书,展现了“民族英雄”的科研与生活世界。生活远远要比艺术丰富,它包含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细节与情境。很多人只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事实上,在“一粒米”的背后,袁隆平的奋斗历程更值得挖掘和了解。本书正是在还原“一粒米”背后的人生世界。 而袁隆平的背后又是一个民族的史诗、时代的史诗。本书并没有试图写成个人的“传记”,而是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进行一次重新审视。作品把袁隆平的“世界”置于当时的国家、民族和时代之中,所以对袁隆平的叙述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的历程。 同时,这种叙述已经超出袁隆平个体本身,这也是一部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为底色的“民族英雄”史诗。袁隆平所经历的历史与时代的痕迹,正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历过的——为了科学,为了理想,纵然身处时代的低谷、艰难的漩涡,依然展现出不屈不挠、为了真理而奋发有为的科学精神。在特殊时期,袁隆平也逃不过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一顶顶帽子接踵而来,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集中写照。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面前并没有妥协和放弃,历史与时代的冲刷并没有使他们的意志褪色,反而使他们的精神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其科研成果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着亟需科学引领的中国。 这还是一部讲述中国科学家情怀与品质的书。三系法取得巨大成功,在中国和东南亚的稻田大面积、大幅度增产。作为三系法的总设计师,袁隆平却在国家特等发明奖的大会上自揭其短,指出三系法的诸多缺陷和局限。这正说明了袁隆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科学品质。虽然“隆平高科”股票上市,但对于钱,他并没有概念,“有一个小小的家,足矣。家再大,只能睡一张床,资产再多,每天也只能吃三顿饭”。 从作者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一个被袁隆平精神所影响和感动的当代作家的坚韧精神,这也正是报告文学所要倡导的精神。报告文学是行走出来的文学,如果没有大量的实地采访和艰苦的材料挖掘,单凭想象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尤其是对于袁隆平这样的人物,对于他的科学生涯,从一个生命的诞生开始,涉及其他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体量很大的追踪和写作。通过辛勤劳作,作者让袁隆平的“世界”成了自己的世界,让袁隆平这个人立体、全面、近距离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