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沈健:“修行”人间皆“清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沈健 参加讨论


    
    (《来不及长大就老了》 王麟慧/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苏东坡有诗:人间有味是清欢。普泛人生,纵浪大化,大悲大喜大团圆大升华,都是艺术家们夸张提纯和放大典型化的结果。一般庸常百姓活在人间,无非是些饮食男女,迎来送往,生老病死,一生也只是些小快乐、小忧伤,像点滴涟漪转瞬归于平静,消逝在岁月的长河,波澜不惊。但众生往往喜欢通过各自方式,将这些“消逝”打捞出来,放在回忆的长廊里,回味其温暖与甜蜜,支持个人在这虚无短暂的人间清苦地持续远行。这种远行,释佛叫做修行,孔孟称之修身,老庄谓之修性。总之吧,对个人活在世上心灵自我发展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概括中少不了一个“修”字。
    王麟慧就是一位在人生长河里打捞珍珠的修行者。早年的她写意象灵动的诗,捕捉人间温情与善意,供自己和身边人取暖。那时她还是一个少女,行走在小家碧玉的湖州,仿佛新柳四月绽春。一转眼几十年过去,绿柳由葱茏到萧简,麟慧也人到中年,在《来不及长大就老了》 里,就像她“从容老去”过程中自我修行、克己修身、无为修性的功课念珠,越来越光洁、纯粹了。诚如作家徐小斌在序言中所言,“她的这本书,就是她的内心世界”,真切朴素的字里行间所呈现出的,是主人公那颗温良的心所充盈着的冷暖感悟、悲欣体验,以及支撑人生坚毅远行的自信。
    表面上看,《来不及长大就老了》一书,与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散文并无多大不同,其琐屑、卑微事件叙述,属于低矮、角落、边缘的小人物小感触,有些励志性的议论与抒情,也多属常人所见,并无多少微言大义。但是,王麟慧却极其自然真诚,她从未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作家向读者布道宣谕,而是像“一位实诚的朋友站在你身边,敞开心扉,与你聊天”(贺绍俊语)。的确,她就慈眉善目地坐在文字深处,轻声细语地给你边斟茶,边聊天。
    放低自我,尊仰他人,笔端始终流淌着淡淡的欢快,细细的忧戚,不瘟不火,不焦不躁。王麟慧并非佛教徒,她只是在泛佛学意义上的修炼,从骨子里看,她是一个入世者。她从未放弃对世俗快乐的追求与享受,你看她写到吃喝,那么投入,近乎沉溺。《青色》 一辑中,写尽了对“迷药、饥渴和滋养”综合性味觉感受。在泰州吃早茶,她耐心得像一个老外婆那样,一道一道细细描述泰州美食色、香、味、形,细微到可以让我们像小孩子那样流出口水来;在 《爱上烧饼不如爱上你》 一文中,她以纪录片摄像镜头式的写实与细节捕捉,凸现出烧饼人家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认真与善好。因此,从终极意义上看,王麟慧的修行,乃是儒家意义上的修身,她的书所传递的是一个慎独者“克己、宽人”的道德修炼与人格养成。
    写散文最需要一种从容心境,已经并不年轻的王麟慧写作手法日臻老到成熟。早期写诗的历练让她拥有了一种诗意撷取与氛围渲染本领,让朴素自然的文字浸染在淡淡的诗意中,给散文所叙人间清欢浇了一层米酒的清醇。“她就像个拒绝长大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除了和时间和解,还能做什么呢”;“您就是那个谁也拿不走灵魂的人”;“来不及拥抱早晨,便已身披晚霞”……这样一些口语化的诗句,放在任何一本当下口语诗集中也毫不逊色。因为在王麟慧的文章中,这样的诗句像清水中的游鱼那样,是从日常生活的河底悠然浮游而来,并在你的眼底激荡起一串小浪花,然后再消逝在我们的久久回味之中。同时,王麟慧写过好多年的优秀小说,小说的叙事历练使她对场面描述、故事记叙、人物刻画的技能驾轻就熟。
    人间至味是清欢,无论是释佛修行之味,儒学修身之味、还是老庄修性之味,终究都指向人味、人性的色空之味。以写作修行自身的王麟慧做人为文,均已渐臻佳境,到了写出大作品的火候。但愿她在日后的功课修炼中,通过语言打捞出来的“念珠”颗颗圆润,包浆淳厚,灵光闪闪,照耀我们在暗夜中默默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