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IP电影已“哑火”,网剧才是绝配?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山水 参加讨论


    进入2016年,IP对于电影、电视剧、网络剧仍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但因类型不同,视频作品对IP的依赖程度也不一样。从上半年市场表现看,IP电影已经基本“哑火”,后来的选题有逐渐摆脱IP依赖之势,传统电视剧与IP也已走出蜜月期,唯一例外的,是网络剧与IP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合作可能性,两者展示出“超级绝配”的趋势。
    IP曾在《小时代》《致青春》身上体现出活跃的商业性,以这两部电影为标志,电影对IP的开发形成长达数年的热度。但到了《左耳》《何以笙箫默》《同桌的你》时,根据IP 改编的电影由于无法保证基本质量,遭到来自业界与观众的激烈批评。当2015年暑假《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 标志着原创电影崛起的时候,IP电影的退潮已现端倪。春节档原创电影《美人鱼》登顶华语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名位置,也显示出电影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商业价值,更依赖于原创而非IP。春节档之后,IP电影更是遭遇票房断崖式下跌的窘境,并已影响到全年电影票房冲600亿的步伐。高质量的原创剧本,重新成为大银幕的稀缺而又珍贵的“一手货”。
    相比之下,IP对传统电视剧的影响,比对电影要大得多,《甄嬛传》《花千骨》《琅琊榜》等话题剧、热播剧都改编自网络IP。2016年第一季度立项电视剧中90%源自IP改编,《诛仙》《幻城》等“超级IP”都将在2016年播出,可以说,今年电视荧屏将全面被IP 入侵,有可能诞生佳作,但更有可能烂剧泛滥。粗制滥造的IP电视剧霸占荧屏,在去年就引起业内关注。发生于去年底的传统编剧对IP 的口诛笔伐,更是将IP电视剧推向一个两难之地——不改编IP,就没法自带关注点,形不成前期关注;改编IP,但却只追求速度,缺乏创新能力,加重观众的“IP厌食症”。
    但IP与网络剧的合作,与电影、电视剧不一样。当下大量IP源生自网络,而网络剧全身都是网络基因。IP与网络剧在传播渠道、制作理念、审美等层面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们的合作更默契更合拍。《心理罪》《无心法师》《暗黑者》《灵魂摆渡》 等网络剧的成功,不但刷新了观众对剧作的理解,同时也在改变着收视习惯,如果创制氛围宽松,网络剧将会从传统电视剧那里抢走大量观众。
    今年1月,网络剧《太子妃》被下架,引起业内对于网络剧就此会进入沉寂期的担忧。但经过出品方“优化处理”后,《太子妃》又重新上架。《太子妃》的“下线风波”可以视为网络剧的“突破性发展”遭遇到了主管部门的“管理杠杆”。《太子妃》太火,放大了网剧因创作尺度所带来的“负面”元素,如“有伤风化”“封建迷信”等。但网络剧是未来视频产品的发展方向,也是网络观众重视的消费对象,相比于电视剧,网络剧生产的发展空间仍然要宽松许多。只要网络剧生产企业能够把握好创作尺度,不主动“踩线”,网络剧仍然能赢得发展先机。
    与网络IP脱不清干系的网络剧之所以红火,原因之一是它们依网而生,在风格化、个性化方面完全根据网民欣赏网络视频内容的习惯来进行创作。早期的网络短剧占据的是网民的闲暇时间,上班路上或工作途中,打开视频欣赏一段十几二十分钟的网剧,是一种休息和放松。后期流行的网络长剧,则是对网民娱乐精神的全面迎合,网剧类似于至今仍在风靡的网络小说,一切以取悦观众(读者)为最高目标。原因之二是观众的更新换代。中年人很少看网剧,喜欢网剧的多是年轻人,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远超对电视剧的依赖。就算收看传统电视剧,他们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进行连续观看。网剧的编、导、演在年龄层次上是和网剧观众高度重合的。这些人在创作的时候做到了“想我所想”,摆脱了一些观念桎梏,作品呈现出年轻气质,所以观众一边吐槽网剧粗糙,一边不忘热情追捧。
    未来网剧不见得会往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精品化方向发展。去年的一些话题网剧之所以引起如此关注,不在于其“精品”特征(制作有多精良、故事有多合理、主题有多高大上),而在于它们传递出来的鲜活时代特征。所以起码在五年内,网剧最旺盛的生命力还会体现在拼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上。即便传统意义上的“精品”“大剧”目前还不能不成为网剧的格局,但网剧往往因为能够主动放下身段,而赢得受众青睐。
    在电视剧与IP的合作到达一个顶峰、继而将退潮的时候,网络剧进入IP时代可以用“方兴未艾”来形容。一些原生IP并非佳作,但网络剧良好地提炼出了原作精髓,并在创作者主导下赋予了更多可供观赏的元素,这为互联网上大量的非超级IP、一般IP,找到了一条出路。
    一条坦途铺在网络剧创作者的脚下,但网络剧创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会让自己的创作身段更灵活,更禁得起各方眼光(包括管理部门)的打量;其次要面对观众的“喜新厌旧”,找到自己的扎根之计,别像传统电视剧那样碰运气、赶时机、卖概念;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网络剧的先天优秀只能保证它成功一半,另一半要放在寻找更优质素材、更有工业化发展潜力的创制模式和与受众大约一致的价值观层面上来。只有这一半弥补了,网络剧才能担当起视频文化消费巨大需求的重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