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艺术地调侃与正视现实的无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肖艳平 参加讨论


    金承志所带领的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那一伙年轻人总是善于捕捉身边的寻常事,以幽默的方式调侃人们身边的大事小事,每一首作品推出后都给人带来瞠目的惊讶,被网友称为“神曲” 。从《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到哪里了》到《世界上最难唱的歌》均是如此,大凡歌曲一出,很快被“刷屏” ,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7月27日,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发布的《感觉身体被掏空》 (下文简称《感觉空》 )在延续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以上海人独有的幽默,艺术地调侃与正视了当下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
    听过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发布的歌后,就风格论,难以说“雅”还是“俗” ,或者兼而有之。不过,金承志自己却说,“雅”才是音乐的主体,“要是谁把‘雅’这个字拿掉,我就和他拼命! ”他坚持的“雅”应该指的是以音乐的方式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他将所有适合的旋律音调与风格“为我所用” 。在他的作品中,有时就像一曲曲不同风格的串烧作品,交响的、通俗的、美声的全揽其中,当然时常也乐于加上一些俏皮的点缀。不过,其实《感觉空》并不是串烧式口水歌,的确有着他个人的独立思考。
    歌曲发布以后,歌词是人们讨论最多之处,很多人评价其“魔性” 。其实“魔性”是抓住了人们心中的共鸣点,说出了大家想说的话。然而,这是一个很简单却很普遍的现实故事。金承志自己也说:“这个感觉特别奇妙。仿佛你站在办公室里,面对着老板,背后是海浪海潮,移形换景,海鸥在天上飞过,海豚在水面上跳跃,后面的景色又是波澜起伏,你却很崩溃。 ”上次“神曲”《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到哪里了》的歌词地点在上海,这次歌词瞄准的地点在北京,叙述了一个家住五环外回龙观,下午六点还在朝阳公园附近上班的年轻人,为了追求KPI (关键绩效指标) ,老板还要召集开会,继续加班。这种无休止的加班,打乱了所有的安排,属于个人适当放松娱乐的时间被取消(欧嗨呀欧嗨呀欧嘿依,我要去云南) 、与亲情团聚的时间被剥夺(我要去机场接我年迈的爸爸) ,甚至影响个人正常的生活与健康(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戴了两年半,作息紊乱我却越来越胖) ,导致“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 ,最后喊出了三次“不要加班” 。
    对于金承志,有人评价他的作品是“对一本正经的艺术形式的反叛,对公众社会心理、猎奇心理和鉴赏喜好的迎合” ,这样的评价有一定的道理。在《感觉空》里,他以戏谑的音乐语言将渴望不加班的年轻人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歌曲主体旋律正统严整,具有学院派气质,不过他还是延续了自己的一贯风格,包容性地吸纳与穿插了各种音乐元素,或许这也是他追求“雅”道路上特殊的一个方面。而结合歌词中形式上的通俗,整首歌曲形成了抗拒式的对比性结合,不过倒也融汇成一种特殊的插花式音乐风格。歌曲开头大气磅礴的钢琴前奏、经典合唱《飞来的花瓣》的插句、“欧嗨呀欧嗨呀欧嘿依”的民族风情音调、功夫游戏音乐的主题音调间奏运用,金承志将这些没有实际联系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成为作品中的点缀。
    当然,这并非作者无意中的设置。以前奏为例,大气磅礴的钢琴震音前奏犹如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想创造一番伟业或者单纯地想宣泄一下,但是音调很快急转直下,立刻“怂了” ,随着几声飘过的乌鸦鸣叫,营造一种不祥且躁动的情绪基调,随之唱词才真正慢条斯理、有气无力地开始。一个前奏把一个忙碌一天“累瘫”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在乐曲后部,为塑造年轻人心中的真实想法与老板希望听到的话语,两种不同态度的歌词纠结碰撞,是极富戏剧性的冲突,作曲用复调的形式将之结合在一起,用男女声音色的对比与混杂,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人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口是心非的强烈心理撞击。最后,以阳光的音调以及从容的节奏演绎着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击,让人感觉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还是要昂首阔步地过。纵观整首作品,从形式上看,运用了乌鸦叫声、狗吠模仿等一些在严肃作品中很少使用的设定,的确是以调侃的方式进行形式上的构思。然而,从作品的思想性上来看,却与网络中流行的那些毫无意义的“神曲”截然不同,并非无病呻吟,而是用一种独特的艺术眼光关注了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无奈,同时也以艺术的方式给这群人以一种激励的力量。
    有人说,这首歌曲“第一遍听让人想笑,第二遍听让人想哭,第三遍听让人充满了勇气” 。这种渐进的心情是人们看到同病相怜的情形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直观反映,当然也是这首作品结构发展中有意为之的特质。不过,虽然最终的感觉让人获得一种前行的力量,不过这种现实的反映还是让人心里不免有点酸酸的。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在《感觉空》艺术调侃的背后,是更为深刻的社会现实。作品中所提及的相应问题,作为管理者是否应该考虑工作的合理安排,摒弃无休止的加班,并且人性化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作为相应制度的制定者,是否也应该充分关切当下的现状?我想,这也是《感觉空》这首“神曲”留给我们的另一番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