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电影手册》(第五辑)程青松主编,中信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关锦鹏:既近且远,既远且近 ——程青松专访关锦鹏导演纵谈华语电影创作及同志话题 关锦鹏:我相信香港电影的传统本来就是在商业取向的工业环境,跟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五六十年代开始,我们小时候看的电影基本都很注重包装,也不停出现很多大演员、大明星。所以我觉得就拿新浪潮来讲,他们第一部都不见得用非专业演员,不太像台湾新电影,坚持本土气质,一定要用非专业演员。 程青松:跟那时候的经济环境也有关系吧? 关锦鹏:也不完全。 程青松:我们在70年代末,大量的香港电影,比如《画皮》等等,都是明星的。包括当时上海的歌手去到香港都是明星的包装,大陆文革是在革命路线,台湾又不太一样。 关锦鹏:电影工业到新浪潮出来,我们从来不排斥用大演员,大演员也愿意有时候来当新导演。 程青松:《胭脂扣》基本都是大明星。 关锦鹏:哪怕邱淑贞,我觉得那个时候也是大明星,拍完那个戏就退休了。 程青松:《牡丹亭》等等都没有拍。 关锦鹏:《哈克伯》是立项不过。 程青松:《独唱团》不允许出第二期。 关锦鹏:他们说不是因为韩寒,是因为意识形态,到这个层面,一场戏、一句对白,是整个艺术形态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包括投资方,我们花了一百多万,比如剧本、前期,我们已经在广东、广西很偏远的地方,都已经在选景了,也找到了很不错的景,我们开始是找英都合作,他看完我们的剧本以后可能估计不是他们想象那样,所以就耽误了一段时间。《牡丹亭》也是剧本都弄好了,王慧林的剧本。我相信当然也跟《牡丹亭》的预算太高有关,可能要到七八千万,加上梁朝伟,我们接触梁朝伟来演汤显祖,他也愿意考虑。 程青松:大家都在等。 关锦鹏: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都是大片、大演员,也没拍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小成本没有上映来讲,唯一对不起的就是那群学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