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储泰松(1966-),男,安徽潜山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语音史研究(安徽芜湖241000)。 内容提要: 唐代音译、注疏、笔记等著作里零零星星地...
作者简介: 白鸽(1984-),女,河北冀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及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北京102488);刘丹青(1958-),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
【摘要】评价表达是评价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评价活动所获取的结果借助一定的符号系统传达给别人的一种社交活动。因此,凡能够表明或隐含说话人或作者立场、情感、态度,传递...
摘要: 网络新称谓构式,如"XX哥""XX姐"等是近年来网络时代催生出的众多新表达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结构、修辞、社会、文化、心理和语用等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
【摘要】作为一种礼貌言语,同情话语具有增强和谐关系的语用功能。本文探索同情话语的和谐关系建构机制,运用同情话语理论、关系面子观和顾曰国的礼貌准则作为理论框架,通过...
作者简介: 史秀菊,山西大学文学院, sxtyshxj@163.com 。 内容提要: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之间转换主要有附加、合音、变调、异根四种方法,这些方法可单纯使用,也可并行或...
摘要: 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新颖独特、富有张力,是表达民意的一种符号。基于创新求变、模仿从众、排遣宣泄、寻爱求暖、自我实现等普遍存在于青年网民中的社会心理,于是青年网...
作者简介: 陈满华(1963-),男,湖南安仁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比较语言学、认知语法和方言学等的研究(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
摘要: 壮语属壮傣语族壮侗语支,与汉语、英语相比,在元音发音、辅音发音以及声母、韵母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因而以壮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和英语时往往会受到这些语言...
当中文文字内容和形式相等的时候,英文可以译出中文的意义;如果中文的内容大于形式,那么译者就要选择符合内容的形式。这样,才能使人知之——了解原文内容;如果能使读者喜...
作者简介: 邓思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内容提要: 本文论证了汉语问原因的“怎么”应该分为两个:句首的“怎么”位于句子最高的层次,属于句子的边缘位置,容易...
【摘要】本文对比考察英汉叙事语篇中的拓扑关系表达及其认知理据.根据收集的语料,梳理出接近、接触、内含3 种拓扑关系,并作了详细分析,发现英汉拓扑关系表达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
作者简介: 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内容提要: 本文對臺灣地區的四個特色詞“凱子、垃圾(lèsè)、糗、和(hàn)”的來源做了考證。(1)“凱子”的意思是“冤大...
摘要: 对人类语言官能的研究是目前生成语法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它对于自然语言处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系统阐述了语言官能研究中关于语言官能的基本特征、语言官能与外部...
摘要: 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未能摆脱以语法决定语义的思维定式,同时也与人类实际的语言思维能力存在着差距,现有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类似于人类主体那样的"意向-语义"理解能力。在人...
作者简介: 俞玮奇,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 本文对苏州市出生于外来人口家庭中小学生的语言生活状况开展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该群体在融入苏州当地社会...
作者简介: 麦耘(1953-),男,广东广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汉语史等(北京100081);朱晓农(1952-),男,浙江乌镇人,香港科技大学人...
【摘要】随着翻译学研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译学研究路径层出不穷、交相辉映。如何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扩大研究视野、发掘译学研究的新路径、促进翻译学理论的系统化,是译学研...
【摘要】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
论文作者简介: 姜永常,知识经济与服务创新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E-mail: 101357@hrbcu.edu.cn; 金岩,馆员。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构建范式演进及其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