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研究,可以说几乎是与老舍的写作同时起步的。但是,此项研究从前在国内并不活跃,只是到了80年代初,“老舍研究热”才随着老舍话剧轰动海外而真正出现。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
黄江苏(1983-),男,湖南省宁远县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摘要: 《第七天》提供了绝佳的反观余华创作的视角。它集中了余华在“先锋”时期的实验性写...
一代文学巨子老舍先生,以他丰富而高品位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他拥有最广大的中国读者,也赢得了大批外国读者和研究他的专家的爱心。在中国,自从...
刚才向花担买得一枝春花,新鲜得很。泪珠般的朝露,还未干呢! 恐怕那个人会笑我“没有春花长得好看”。我要戴起来,定要他说出我好看还是花好看。 这位女子的心情,真个世代...
【内容提要】不少当代文学史在评述老舍话剧艺术时多侧重于对他的剧作思想内容的分析,对其艺术成就则论之泛泛,而对他在话剧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的论析可说是少之又少。为了丰...
内容提要:在丸山昇的鲁迅研究视野中,鲁迅从进化论发展到阶级论,不是从非革命到革命的变化,而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承担者与实现过程之认识的变化。这一论点启发我们重新理解鲁...
【内容提要】在组织上,老舍虽然未曾皈依佛教,但他对佛教文化却始终怀着那么一种特殊的感情,佛家精神品格对他的一生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
《白鹿原》被陈忠实视为“垫棺作枕”之作,历经六年呕心沥血而成。然而,在1991年末,面对即将完成的《白鹿原》,陈忠实却对它“能否被理解被接受”忧心忡忡,他甚至做了最坏的...
【摘要】本文全面论述了老舍散文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上的特色,作者认为:老舍三十年代的散文虽基本上属于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之流,但也有时代的折光;随着老舍思想的发展,抗战...
在20世纪90年代的长篇小说之中,《白鹿原》无疑具有无可撼动的至高地位——不但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褒奖,也赢得了图书市场的青睐;不但获得了体制内文学大奖(茅盾文学奖),也...
【内容提要】本文对老舍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老舍受中国古典小说及民间说唱的影响很深。老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吸取了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营养,并且将两者有...
近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1993年6月问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十七万字的长篇创作谈《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自述》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十...
摘要: 从科幻与现实的关系切入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其核心问题是人类与三体的文明冲突,以及文明冲突引发的历史终结和人类未来问题。汪淼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叙事,罗辑代表的...
在整个世界的人文研究领域,有一个“界”,叫“鲁迅研究界”。这个“鲁迅研究界”,主体在中国,但中国以外,鲁迅研究者也很不少,例如在日本,鲁迅研究的阵营便很壮观。至于...
一 据199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版篇末作者自记,《白鹿原》1988年4月至1989年1月草拟,1989年4月至1992年3月成稿。算上1987年至1988年作者辗转查阅长安、蓝田、咸宁三县的县志、地方党...
一 1934年岁尾,遵照鲁迅的嘱托,胡风登门拜访了不久前由青岛抵达上海的东北籍青年作家萧红和萧军。当时,女作家萧红给胡风留下了很好且很深的印象。关于这点,后来的胡风尽管...
小说是一种修辞活动,不仅是一种狭义的修辞活动,也是广义的修辞活动。狭义的修辞属于语言层面,指那些旨在加强语言表现力的技巧、方式及运用这些技巧的活动。广义的修辞,则...
【内容提要】对于女作家丁玲在百年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性虽无人怀疑,但究竟如何来具体地评估 其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仍见智见仁。本文从边缘诗学的视野出发,以文本/个案分析的...
内容提要:小说《白鹿原》因为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两大主题“去革命化”与“再传统化”的集中表达而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而电影《白鹿原》则在“后80年代”,以一...
内容提要:作为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沉重的翅膀》、《白鹿原》两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修订版”的生成,同时包含了政治性修订与非政治性修订两个层面,需要从“外部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