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纵横》5 期所载徐庆全先生的《丁玲历史问题结论何以反复——对〈文艺界平反冤假错案的我经我见〉的辩正与补充》(以下简称《反复》),该文指出拙作所说丁玲1982年向中央组...
这些年许多人都在强调,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必须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吸取优秀资源。这本身并不错,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却十分狭窄,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并不平静,欧美学生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在继续,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香港。香港弥漫着赶走殖民者的情绪,发生了“争取中文成为官方语言”的...
提出当代文学中的“理想”问题,并不是企图在文学中重新设定一种统一的“终极价值”,重新宣扬对世界作唯一“客观阐释”的世界观,以及肯定用单一模式来组织、规范所有人的生...
我是研究文学史的,自然要阅读,处理各方面的庞杂材料。也编过供教学用的当代文学史料选,编过“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史料”的当代卷,但没有专门做过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对这...
“死”,这也是鲁迅作品的一个母题。鲁迅这一生,曾目睹无数的死亡。从辛亥革命烈士的死,五卅运动中工人市民流血南京路上,“三一八”惨案学生陈尸执政府门前,到清党运动中...
人们往往习惯于依据时间的长短来评价历史产物或文化的价值,而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价值与时间成正比。正是依据于这样一种逻辑,人们对于当代史料往往轻视和忽略,因为当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香港小说发展的蓬勃期,作家之多,风格之多前所未有,而且显示出强烈的本土特点。经济繁荣,生活有保障,思想无拘无束,作家们的创作也自信而从容。一方面...
【摘要】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学衡派”进行了重新探讨,并在一个新的历史层面确立它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文章指出,“学衡派”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
当代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个“八五转折”。这种转折,改变了小说批评的历史地理图,批评的重镇这时开始由北京转向上海。而在这一转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就是《上海文学》、《收...
我在这里不得不先自我检讨一番。2005年左右,我还在西昌学院工作时,曾在西昌旧书市场错过了一堆当代档案材料。五十年代西昌学院北校区曾经是劳教所,主要关押被改造的知识分子...
香港是英国一九九七年必须移交主权的地方,英国和香港当局自然对短线的问题考虑较多,对长线问题考虑较少。政府对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到技术、资本密集型的支持较少。进入九十...
公元1900年,岁在庚子,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义和团运动”及由此引发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辛丑条约》签订等重大事件,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家称之为“庚子事变”。晚清...
许久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了,它那激荡着生命音符的文字,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愉悦,更是一种灵魂的震撼和撞击。在我的视野里,近些年中国熙熙攘攘的小说界,不论在其...
我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家族的经历和中国历史变迁息息相关。我的祖上是前清的官员,我的曾祖父是前清秀才,在广东阳江教私塾,岭南派著名画家关山月是他的学生。我...
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其实一直是以全国性或者中央层面的史料为主,地方性史料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使用。这和我们研究的方式和理念有关系,和我们当代文学史料体系的相对固...
那还是八十年代初在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受到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影响,托朋友从香港买来了一本张爱玲的小说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是多么惊讶!张爱...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叫做《批评总是同时代人的批评》。这个题目对我来讲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所以必须诚恳,要尽量作诚恳状。 还是从我们经常碰到的事情说起,可能在座各位...
我曾长期认为,文学作品是否适合朗诵,与作品本身的优劣没有关系。一部特别适合于朗诵的作品,未必就是很好的作品,而一部特别不能被朗诵的作品,也不一定就不是好作品。诗歌...
内容提要:在林纾看来,前有章太炎的恶毒攻击,后有何燏时校长的昏庸裁断,自己才会被北京大学解聘。可实际上,导致林纾等老派人士去职的,是整个大的政治环境,以及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