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7月至1925年5月,闻一多留美三年,无论世界观还是艺术观都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从对西洋文明满怀憧憬,到深感幻灭并声言决裂,闻一多从此变成了一位民族主义者(Nationalist),即...
新时期(以1978年为起点)16年来的闻一多研究,有很大进展,和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研究基本上同步,研究成果的数量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和。这里,我不拟对闻一多研究论著一...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作为诗人, 他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诗集《红烛》、《死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奠 定了他在中国文学...
在中国较早提出“新诗的戏剧化”这一理论术语并有意识地概括新诗戏剧化这种现象的是袁可嘉先生。1948年袁可嘉是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的学生,他在《新诗的戏剧化》(注:袁可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与闻一多在个性特点、诗美主张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乃至他们的诗歌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都迥然不同,同时,他们在创作上(均指前期,下文同...
一、神秘美诗学观念的自觉 19世纪中叶西方象征派诗潮产生以后,诗歌的神秘美一直被认同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格。波特莱尔在雨果诗中发现“他看见到处都是神秘”,雨果从沉思的能...
一、与时代相切合直指新诗本性的“诗质”论 诗是人类生命意义的根柢之所在,诗歌是人类本心的语言呈现,是人类唤醒自我、确认自我的灵音。诗即人的本质,诗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学...
作为一个现实倾向明显的社会批评的倡导者,茅盾同中国许多作家与批评家一样始终与时代保持一致,并常常被时代所挤压,所左右。既要坚持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又要能适应时事政...
生命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剥离出来的个体性意识。意识到生命也就意识到了生存的意义,意识到生命也便体味到生与死、哀与喜、痛苦与欢乐……的人生滋味。在仅求生活的人们心中,...
“天才是一分神来,九十九分汗下。”爱迪生这句话用在文艺上也极确当。我们熟闻“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等语;我们知道薛道衡登吟榻构思,闻...
茅盾文学思想曾对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对它深层结构的探讨无疑有助于深入把握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质。一段时间来,这方面的研究似较为沉寂,但从世界文学史中...
俄罗斯画家列宾曾经这样说过,“色彩就是思想” [1],他是真正懂得绘画的人。闻一多(1899-1946)也一度在美国学过绘画,不知他对色彩是否也有相似的体验。当然,闻一多的生命和灵...
力主《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不入文集 茅盾一生出国颇多。20年代后期去日本流亡一年多,30年代抗战中赴新疆途中曾经越南,并停留数日,40年代应邀赴苏联考察四个月,走了苏...
当我们回眸即将结束的二十世纪时,我们不会忘记在这个世纪为我们民族带来辉煌的一系列优秀人物。茅盾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驰骋文坛六十多年的岁月里,以大量杰出的创作展现了中...
1996年5月于西北大学 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鲁迅、茅盾研究界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中央档案馆无此原件,鲁迅遗物中也没有底稿。几十年来,众多学...
中国新文学是在西洋文学的启发下产生的,现代文学史上每一位成功的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外国文学的滋养。向西方学习,创造我们民族的新型文学,曾是中国现代作家的自觉追求。...
《红楼梦》作为影响茅盾的重要古典名著,原因大略有这样二点:其一,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至《红楼梦》,不仅大量描写了女性的形象,而且代表了最富于同情心的妇女观,林黛玉的出...
一般认为,茅盾的文艺思想是现代中国现实主义的代表,尤其是其创作的思想价值又 主要表现在社会革命(而不是思想革命)的层面上,而现代启蒙文学思潮强调的正是国民 性的批判与改...
在传统的文学史著作中,茅盾的《子夜》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广阔画面的史诗性作品[1](PP244-254)。在有的学者眼里,《子夜》开卷那段对黄 浦江、苏州河交汇...
纪念茅盾诞辰100周年 文章认为,茅盾的艺术思维特点在于:把人作为艺术思维的中心,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密切结合与交互作用中实现创作的社会要求与艺术要求,以及作家对社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