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视角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愈来愈蔚为大观,这类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也愈来愈凸显出来。其中最基本的两个问题——“生态的”(ecological)还是“环境的”(environm...
【内容提要】本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
张爱玲(1920-1995)研究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显学。近年随著旧作不断出土,张的文名与时俱进,各种相关著作也层出不穷。但其中有一个面向仍然没有得到充分探讨:那就是张爱玲一生不...
摘要:文章用文史互现的方法,将历史研究领域中有关土改运动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与文学创作领域中有关土改题材的小说进行对照比较和文本分析,逐篇讨论了当代文学六十年来关于...
摘要:该文就中国新时期三十年的文学成就、文学经典和重要作家三个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评述,认为在评价新时期文学时应考虑到多元化的文学环境、文学史评价与当时文...
内容提要:本文是笔者对港台地区以至海外汉学界的“抒情传统”论述的全面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以陈世雄的学术历程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个研究,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理解“抒情传...
我们在描述我们所处的这个"现代"世界的时候,已经不可能无视"技术"的存在。技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存在方式,甚至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命形态。一种巨大的可能性以及被这一可能性激...
内容提要:在文学研究中,建立一种“参照”的知识视野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存在,使我们得以确认文学作品大致的历史位置,给文学一个相对客观的“定位”,再从这种定位中找出一...
一、全球化是什么 所谓全球化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关于全球化能够在怎样的水平上、从哪些要素开始思考呢? 在这里,我打算边参考最近成为话题的M?哈德和A?纳格利的一本书——《帝国...
秦兆阳的短篇小说《改造》(《人民文学》1950年第1卷第3期)写了对地主王有德的改造以及这一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事。 王有德是个只有"一顷多地的小土瘪财主",但他是三房合一...
当代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最初被确立为学科的时候,曾经在文化的双重定义中无所适从:要么认为“文化是审美的完善”,要么认为“文化是全部生活”。两者中谁来代表文化研究的...
柳青的《创业史》通过"蛤蟆滩"的个案叙述,"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过程。我曾经从经济因素(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因素(取消差别,)、伦理因素(相互扶持)、政...
一 “当代中国文学60年”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整日子”的到来而生产出的应景词。它意味着“共和国60年”成为了讨论“一个时代文学”的“时间单位”,这就迫...
一、引言:为什么要重读文本? 今天主要讨论鲁迅早年用古文写作的一篇论文,题目叫做《破恶声论》。这篇论文于1908年的年末发表在《河南》杂志,至今一百年了。从中学开始,我...
内容提要:作为新中国的重要表征,上世纪50 年代的妓女改造是被当代作家反复书写的文学事件之一。本文1以《小巷深处》(1955)、《红尘》(1985)和《红粉》(1993)为个案,分析不...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桩文学出版方面“新”、“旧”易手的公案,向来是“正典”(canon)书写的范例。一是1921年初,商务印书馆因其“八大期刊”之一的《小说月报》销量下降...
内容提要 相对于被人们广泛关注的S 会馆与十年沉默,鲁迅在弃医从文之前的中止写作其实更具有一种“原点”意义。“弃医从文”的经典说法忽视主体因素,将鲁迅从事文学的决定视...
摘要:“无论对于穆斯林世界,抑或是对于欧洲而言,这个时代都不仅确实存在过,不仅异常重要,而且余香至今缭绕,引诱人们争说传奇。科尔多瓦——愈是在它的大地上徘徊良久,我...
现有的——或者说一直以来的文学革命叙事基本上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线性描述,这个描述的主体线索一开始就被胡适牢牢控制,这是由胡适天生的历史感造成的,比如,《建设的文学革...
读者翘首期待的《雷峰塔》终于出版了,这是张爱玲的一部半自传体的英文小说。从传记文学的角度来看,该书的出版确实是一件大事,相应的中文译本也马上问世。张爱玲的半自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