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的诗人、戏剧家郭沫若诞辰120周年。郭沫若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丰厚著述,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称之为继鲁迅...
作者简介: 呂正惠,台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教授。 内容提要: “鄉土文學”這一稱呼,在台灣現代文學發展史上曾多次使用,但其內涵卻並不相同...
现代作家丘东平有“战地文学开拓者”之誉,虽然他牺牲时只有31岁,但他在短暂的生命里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 1937年3月由上海潮锋出版社出版的《火灾》是丘东平的一部中篇小说。...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自古文人骚客皆爱吟咏春之柳树。而很少有人发现,柳树在初冬别的叶子都落光后,才开始泛黄,一片萧瑟之中...
作者简介: 刘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 起始于1918年的中国新文学具有一望而知的标识:新式白话。沈尹默的《月夜》和鲁迅的《狂人日记》成为新式白话写作的最早的范...
在当代中国,郭沫若代表着一个时代,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术时代。他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本成熟的成系统的学术成果,作者及其一系列理论...
作者简介: 施晔,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处 内容提要: 1896年3月,清政府首次派遣学生13人东渡扶桑,拉开了晚清、民国中国人留学日本热潮的序幕。稍后,反映留日学生生活的小说也相继...
作者简介:吴雅文 1966年生,台湾高雄人。亚太综合研究院人文社会所研究员。有著作多种。 一 前言 苏雪林是当代享寿最长(已于今年四月逝世于台南成大医院,享年一○四岁)、享誉于...
作者简介: 关爱和(1956-),男,河南汝南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近代前期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创作趋势之一,就是侠义小说的盛行。侠义小说归顺皈依的主题...
月来整理历年朋友书信,想不到从1966年至1967年间,张爱玲给我的信,竟达十八封之多。第一封是中文写的(1966年5月26日),上款落“绍铭先生”。这么“见外”,因为大家从未见过面...
作者简介: 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宣统二年九月初九日,《民立报》创刊,于右任出任社长,主笔为宋教仁,编辑或撰稿者还有范光启、景耀月、徐天复、吕志伊、马君武、王钟麒...
笔者近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资料库查看资料时偶然看到一幅鲁迅介绍荆有麟去见蔡元培的书信手迹,当时抄录了这幅手迹的内容,通过查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和人...
作者简介: 杨林(1963—),男,陕西西安市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人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准则,但是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
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辛笛先生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与成就是早已获得公认的,他的诗已然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经典的一部分。 王辛笛先生的诗向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艺术...
作者简介: 陈漱渝,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 我初见柏杨,是在1990年12月13日台北文化界的一次聚餐会上;他最后一次亲笔给我写信,是在2005年8月26日。在这十五年...
作者简介: 范亦毫(1936—),男,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 老舍作品的美,不仅能从阅读中感受出来,还可从朗诵、倾听中品味出来。语音清亮,节奏明快...
作者简介: 傅光明,男,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常务副主编。 内容提要: 老舍名舒庆春,关于其姓氏舒,有认为源自满族的舒穆禄部,也有认为来自舒舒...
作者简介: 秦弓,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著有《艺术与性》、《觉醒与挣扎》、《中国人的德行》等。 正如当年张爱玲奇迹般崛起一样,她奇异的审美眼光也给其小...
作者简介: 崔蕴华,女,山西长治人,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西方侦探故事大量风行,而本土的公案类文学并没有如一般人所推测的那样消失。...
作者简介: 邓乔彬: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赵晓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一 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处于“五四”的更新期之后,属于学术转型时期,在走出了晚清“体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