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老舍《茶馆》对话的弦外之音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杨林 金鑫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杨林(1963—),男,陕西西安市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人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准则,但是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礼貌、幽默以及修辞效果等。戏剧作品中的对话为了特殊的会话含义,为了营造艺术效果,往往是要违反“合作原则”的。老舍的《茶馆》就充满了这种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不但没有影响对话的正常进行,反而增加了对话的深义,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背景,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性格和故事的主题。
    关键词:老舍/《茶馆》/戏剧对话


    一、引言
    
老舍的《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剧中的对话更是耐人寻味,具有丰富的会话含意和弦外之音。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Grice)的“合作原则”要求说话双方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使对话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通过对《茶馆》对话分析得出,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戏剧作品中,违反“合作原则”不但不会影响对话的正常进行,反而会增加对话的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1],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体现故事的深刻主题。本文借鉴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来分析《茶馆》戏剧的对话特点,为文学评论,特别是戏剧评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合作原则的违反及其原因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的(H.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会话双方存在着一种默契,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相互配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并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这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四条准则(maxims):“1、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所说的话应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准则(maxim of quality):不要说你相信是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3、关系准则( maximof relation):要有关联,即说话要切题。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要清楚明白———说话要简练;避免晦涩;避免歧义;井井有条。”[1]71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合作原则”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领域,但是我们经常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违反“合作原则”的例子。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但这几条规则毕竟是约定俗成的规约,不是不可违反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而拐弯抹角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呢?
    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个原因是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PP)。1983年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利奇继格赖斯的合作原则(CP)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这套准则解释说人们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是因为礼貌和面子的需要。说话人为了顾及听话人的面子,使用会话含义将自己的真意含蓄地表达出来。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也可能是修辞格。修辞格反语、隐喻、缓叙、夸张、修辞问句从字面上看是明显违反了会话原则的质量准则,产生了特殊的会话含义,使语言更具有艺术性。使用修辞格的目的常常为了通过使用比较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比较强烈的语气,或是为了更加生动地表达说话人的隐含意思。“反语、隐喻、缓叙、夸张、修辞句从字面上看是明显违反了会话原则的质量原则,却产生了特殊的会话含义,实际上是质量准则的变异用法”[2]117,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幽默。合作原则中的每一个准则都可能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但是本文认为,除过上述三种违反情况以外,戏剧作品中的会话违反合作原则更具有其深意。戏剧作品中的对话并不是随意堆砌起来的,而是作家用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性格、社会背景、故事主题的有效手段。
    三、违反合作原则在《茶馆》对话中的应用
    

    分析老舍茶馆的对话,我们可以从人物性格特征、社会背景和故事主题这三方面来揭示老舍《茶馆》的对话是如何营造特殊含义,发挥艺术效果的。
    (一)人物特征
    《茶馆》立体地向读者展示了70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例如正直的满人常四爷、财大气粗一心想通过变法来改变中国的秦仲义、贩卖人口专干黑心生意的刘麻子等等。在众多人物角色中,最富有艺术色彩也是故事中心人物的便是茶馆的老板王利发。“王利发是旧社会中一个精明、干练而又自私、圆滑、怕事、富有混事经验,一心想往上爬的小资产阶级小商人的典型。王利发所处的这种社会地位就决定了他的性格特征的两面性,既不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但与劳动人民又有很远的距离”。[2]51在《茶馆》许多对话中,有许多处都能体现王利发的性格,而这些对话又恰恰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产生了特殊的会话含义。比如下面这段王利发与财主秦仲义的对话就从侧面体现了王利发的性格。
    (1)秦仲义: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只是问王利发会不会做生意,王利发只需说“会”或“不会”,便完成了言语交际。但是王利发却说“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违反了关系准则(要有关联,即说话要切题)。随后,王利发又说了一大堆不需要的信息,“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这些话与秦仲义的问题毫不相关,超出所需要的信息,违反了“量的准则”(所说的话不应含超出需要的信息)。但是从这些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利发。为人圆滑,深谙人情世故,对像秦仲义这样的财主,王利发陪笑脸、说好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商人形象。
    (2)王利发:您自己拿着这笔吧,我马上就搬家啦!
    常四爷:搬到哪里去?
    王利发:哪儿不一样呢!秦二爷、常四爷,我跟你们不一样: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树大可就招风啊!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栓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
    常四爷问王利发准备搬到哪里,王利发只需说“哪儿不一样呢”,便完成了言语交际。但是王利发又说了一堆与搬家毫不相关的话。王利发的回答违反了“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从看似不需要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顺民”王利发。“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这些话都可以揭示王利发的性格是软弱的,一辈子只希望通过改良来维持茶馆的生意。王利发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不满于军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但另一方面他又害怕革命,明哲保身。
    (二)社会背景
    特殊的会话含义不仅揭示了人物性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利发的裕泰茶馆在当时的中国正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窗口,通过戊戌变法的失败、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内战前夕三个历史阶段,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腐朽与黑暗,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以及新旧军阀鱼肉百姓的反动统治,鞭挞了帝国主义强盗的巧取豪夺,真实地反映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从下面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笼罩在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甚至洋人的走狗都在劳动人民身上作威作福。
    (3)马五爷:(并未站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您说的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 (走出去)
    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低声说)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希望马五爷为他评评理,说“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但是马五爷的回答与评理毫不相关,“我还有事,再见”。马五爷的话违反了关系准则(要有关联,即说话要切题)。从后文王利发的话中,我们得知马五爷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王利发的话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老百姓都害怕洋教,受着洋人的统治,连卖国贼都欺负善良的老百姓。
    (三)故事主题
    《茶馆》中的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因为当中的语言都包含着会话含义。虽然违反了合作原则,但却更加深刻地反映了故事主题。“会话含意将普通的老百姓日常对话奇妙升腾为一个巨大的政治隐喻,成为旧中国五十年精神风貌、三个黑暗历史时代的象征。轻松自然的日常话语层面与意义深邃的政治精神话语层面融合得浑然无间,戏剧人物在谈笑风生中成功地表现了旧中国社会自戊戌变法失败以来近半个世纪的滑稽和悲剧、黑暗与腐朽,举重若轻地完成了‘埋葬旧中国三个黑暗时代’宏大政治主题的表达”。[4]50
    (4)庞太监:哟!秦二爷!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你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你,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了。
    [茶客们忽然全寂静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你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的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改天过去给你请安,再见!
    庞太监:(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开头的礼貌问候:“呦,秦二爷!”是中国典型的问候语,后一句秦仲义只需说“庞太爷!”完成交际中的礼貌应答,但是他故意违反了会话原则中的“量”的原则,多问了“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传达了维新派对封建守旧派杀戊戌六君子的愤恨和反讽之情。同样庞太监面对秦仲义的问话只需回答“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就符合言语交际的要求,但他也违背“量的原则”,多说了“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其用意是警告秦仲义不许再搞什么改良运动。面对警告,秦仲义不甘示弱说“我早就知道!”。这段对话的会话含义揭示了新生的革命派与封建顽固派的明争暗斗,在最后一句庞太监的自言自语“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点明了整个故事的主题,那就是革命力量必然取代腐败的统治,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老舍用庞太监的一句话点明了整个故事的政治隐喻。
    老舍在故事的结尾,运用了一个隐喻来揭示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劳动人民必然获得自由的政治主题。
    (5)王大栓:大婶,我爸爸叫您走吗?
    康顺子:他还没打好了主意。我倒怕呀,大力回来的事儿万一叫人家知道了啊,我又忽然这么一走,也许要连累了你们!这年月不是天天抓人吗?我不能作对不起你们的事!
    周秀花:大婶,您走您的,谁逃出去谁得活命!喝茶的不是常低声儿说:想要活命得上西山[北京西山一带当时是八路军的游击区]吗?
    王大栓:对!
    康顺子:小花的妈,来吧,咱们再商量商量!我不能专顾自己,叫你们吃亏!老大,你也好好想想! (同周秀花下)
    王大栓极力想挽留康顺子,但是康顺子不想“连累”他们,她说“我不能作对不起你们的事”。周秀花客气地说道:“大婶,您走您的,谁逃出去谁得活命”,便完成了言语交际。但是她又多说:“想要活命得上西山[北京西山一带当时是八路军的游击区]吗”,违反了“量的准则”(不要说不需要的信息)。但是,通过周秀花的会话含义,我们可以推出当时老百姓都相信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他们。老舍正是通过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对话揭示了故事的主题,那就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通过对老舍《茶馆》的对话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茶馆》中有许多对话都违反了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会话含义。会话含义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侧面体现当时中国落后、国力空虚的惨痛现实,并深刻揭示故事的主题。那就是依靠改良、变法挽救不了中国的命运,中国人只有自己站起来反抗,才会有出路。从一定侧面揭示了作者自己的政治主题,那就是,依靠改良和变法是不能挽救中国走向灭亡的命运,而只有劳动人民和被剥削者自己站起来反抗,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救中国的潜在政治主题。
    四、结论
    
通过以上《茶馆》对话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违反“合作原则”,不但不会影响对话的正常进行,反而会增加对话的会话含意,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社会背景,体现故事的深刻主题。老舍正是通过会话含意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日常对话奇妙升腾为一个巨大的政治隐喻,成为旧中国50年精神风貌、三个黑暗历史时代的象征。在普通中窥见宏大,在一般中窥见深邃。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能够为研究文学语言,特别是戏剧对话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文学语言,特别是戏剧语言提供一个新的窗口和途径。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蒋祖国.浅谈合作原则的变异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5).
    [3]许明.浅谈老舍剧本《茶馆》中的人物———王利发[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4]赖翅萍.日常会话与宏大叙事———《茶馆》的语用学解读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叙事方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