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漫谈] 感人细节与造作叙事是如何并存的——评岩井俊二的电影《你好,之华》 2018-11-23
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成名作《情书》上映于1995年,以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单恋爱情故事,成为纯爱的经典。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不得不把刚...
[翻译] 除此之外,一切都好 2018-11-23
肖斯塔 科维奇 当然是一个幽默的人。在他与少数几个挚友之一、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大众文化部主任伊·达·格林克曼的近三百封书信中,透过信封上常常带有的“已经通过军事检查”的...
[翻译] 分手前 2018-11-23
内容见附件。 分手前.pdf...
[作家印象] 齐奥朗:一本书是一个伤口 2018-11-22
这几年我出门旅行时,总不忘带一本书。几乎总是同一本。它就是《齐奥朗访谈录》(Cioran Entretiens,1995)这本法文书。我总以为在旅途中,在飞机上或者高铁里,或者旅馆里,能抽出...
[评论] 《水浒传》在德国:近两百年的遇见与等待 2018-11-21
《水浒传》早期的选译,重在冒险和艳情元素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最早被译介给德国读者的要数《水浒传》。东方学家威廉·硕特(Wilhelm Schott)分别编译了该书的第一回与武松相关...
[评论] 石黑一雄:《我辈孤雏》给我的麻烦超过其他任何一本书 2018-11-21
“ 我对三十年代的 上海 非常迷恋。它是现今的世界性大都会城市的原型,不同种族的人群居住在自己的小城区里。我祖父曾在那里工作。我父亲在那里出生。八十年代的时候,我父亲...
[作家印象] 记翻译界老前辈罗稷南同志 2018-11-21
翻译界中,我有一位了不起的老前辈,他就叫作罗稷南。罗稷南是个笔名,这原是堂·吉诃德坐骑的名字,用这个名字作笔名的翻译家,原名叫陈小航。说他了不起,因为他当过民族英...
[作家印象]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家会在信息风暴中找到静止的中心 2018-11-19
“当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他们与自己笔下的人物独处——那一个个人物就像是幽灵;与自己的故事独处——那些故事几乎与影子无二。在完成一部小说所需的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
[评论] 当代拉美文学中的老年叙事 2018-11-19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部小说书写的都是时间的流逝,“变老”是所有故事的主题。作家或将变老与人生的终点相联系,表达对死亡的敬畏与恐惧;或将其视作一种新生,思考生命的...
[评论] 《珀金斯的帽子》:忠于某些事实、情感,也忠于幽暗的自己 2018-11-19
“他总是戴着帽子, 一顶七号大的灰色浅顶软呢帽, 哪怕在办公室一个人看稿时也戴着。” 这是我读天才编辑麦克斯韦尔·珀金斯写下的句子。这个帽子细节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评论] 张定浩《竭尽全力的轻盈》:跟着自己的心写作 2018-11-19
J.D.塞林格逝世之后,像对待任何一位杰出的已故作家一样,我们一直以两种方式在缅怀他,一种是重新咀嚼他乏善可陈的轶事,而塞林格拒绝轶事的隐居生活旋即成为最大的轶事;另一...
[评论] 罗伯特·麦克法伦:我以为自己很了解大山,直到我捧起这本书 2018-11-19
编者按 罗伯特·麦克法伦(Robert Macfarlane),英国作家、学者,著有“行走文学三部曲”,2013年他受邀成为布克奖史上最年轻的评委会主席,《格兰塔》(Granta)前主编称他为当代最好...
[评论] 作为封印的词语——阿甘本与诗的终结 2018-11-19
倘若我呼唤,究竟有谁在天使队伍中倾听?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哀歌一 一、颂歌与哀歌: 从里尔克到荷尔德林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里克尔的《杜伊诺哀歌》晦涩难读。但是,阅...
[评论] 追风的勇气——读《椰壳碗外的人生》 2018-11-16
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comfort zone”,中文或可译为“舒适区”。这种舒适,是因为你安逸地呆在自己熟悉的文化与环境中。很多时候,人们都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作家印象] 不是汉学家的论语专家——纪念芬格莱特先生 2018-11-16
芬格莱特先生其实更是一个西方哲学的专业哲学家,他在西方的影响并不限于学界,而是扩展到了公共领域之中。在《痛饮:酗酒为患的迷思》一书中,他以严密的论证否定了酗酒是一...
[艺术漫谈]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上映 魔法世界升级来袭 2018-11-16
由《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全新创作的新片《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于11月16日上映,新片聚焦大魔王格林德沃的崛起史。近日,该片在我市提前举行看片会,片中超多新镜头一...
[艺术漫谈] 贝克特话剧《终局》登上歌剧舞台,音乐与文学的交织 2018-11-16
为了我的第一本小说改编电影的拍摄,我来到了布达佩斯,随后就收到了库塔格·捷尔吉(Kurtág György)想要与我见面的消息。这可不是我能够拒绝的邀请。这位隐世名人可以说是最后...
[评论] 荒野的召唤:艾米丽·勃朗特诗歌中的生态意识 2018-11-15
2018年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诞辰200周年。在短暂的三十年人生中,艾米丽·勃朗特仅凭一部《呼啸山庄》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小说家,与姐姐夏洛蒂·勃...
[评论] 希腊众神与希腊众人 2018-11-15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盐野七生,相比于作家,她更像一个侠女。“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盐野七生年轻时在意大利游学,回国后深感日...
[作家印象] 米沃什:始终选择站在人这一边 2018-11-13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一生见证了二十世纪欧洲大陆的剧烈动荡,他的诗歌创作深刻剖析了当代世界的精神危机,坚持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并与波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