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印象] 匈牙利作品译介者余泽民的文学星空——
翻译凯尔泰斯的作品,改变了他的 2018-11-05
余泽民(左)和本文作者在废墟酒吧合影。 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2016),匈牙利犹太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重逢余泽民先生,已是暮秋,南国的深圳,空气也清凉起来了...
[作家印象] 卡达莱,欧洲的另一盏“明灯” 2018-11-05
熄灭了的那盏“明灯” 快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 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 我们祖国要获得自由解放…… 不经意间,还会哼出童年时唱过的歌儿。而童年时的歌儿...
[作家印象] 索莱尔斯:反思有多深刻,诗性就有多浓烈 2018-11-05
Philippe Sollers 菲利普·索莱尔斯,以其全能复合的才华逸步于世:主编杂志、创作小说、撰写评论,三位一体,在法国当代思想文化界可谓“急先锋”之一。在他身上,有思想家赖以生存...
[评论] 十年磨一剑 与经典同行 2018-11-05
您手捧的《英格兰景观的形成》,是英国史学家威廉·霍斯金斯的代表作,该书及其作者在英国学界和民间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书是经典,作者是名家。从接手翻译这本书到译作出版面...
[艺术漫谈] 看电影就是寻找另一个不同的“我”——读《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2018-11-05
如何鉴别一部电影的成色?怎样的电影才是好作品?这看似简单,其实涉及观众的专业素养。《如何欣赏一部电影》可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作者托马斯·福斯特教授长期以来专门讲授文...
[评论] 瓦桑/利奥与娜塔莉·戴维斯的双重世界 2018-11-02
在新文化史热潮渐趋平静后,戴维斯探索出进一步推进历史学“去中心”的路径。有学者评价说:她是一个完美的编织匠,把近代早期欧洲的伟人(和不那么著名的普通人)同无数的朋...
[艺术漫谈] 音乐剧《乱世佳人》四主演“面试”获赞 2018-11-02
英文版音乐剧《乱世佳人》的六大主创和四大主演前天亮相当代MOMA百老汇影城,与现场媒体和200余位粉丝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现场亮相的四大主演无论外形、扮相和声音都让人惊艳...
[作家印象]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写诗是创造惊喜的艺术 2018-11-01
“很多年前,于我而言,到访中国就像个梦。没想到,今天梦想成真。”10月25日晚间,第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闭幕式暨金玉兰国际诗歌奖颁奖仪式在上海西岸油罐艺术公园举行,丹麦诗...
[评论] 阿多尼斯的短章:“我谈论虚无,却把奖赏赐予生命” 2018-11-01
《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译林出版社,2018年10月)是旅法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歌短章选集。阿多尼斯的短章,在事物及其喻体之间建立了富有想象力和美感的联系,并把诗人自己...
[评论] 田纳西•威廉斯的青春期困扰 2018-10-31
《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是二十世纪传奇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唯一一本亲笔自传,作者在书中坦诚地回顾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不仅披露了许多著名戏剧的缘起与创作过程,还忠...
[作家印象] 墨西哥作家路易塞利:我喜欢把小说想成连接人脑的一种组织 2018-10-30
35岁的墨西哥作家瓦莱里娅·路易塞利住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随着1号线北上,站与站的间距越来越漫长,乘客像石头一样一个个沉默地落出车厢。到达车站后,沿着油漆斑驳却高大结...
[作家印象] 携《试论疲倦》《痛苦的中国人》中译访华
彼得·汉德克:我自认为是一个 2018-10-30
1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彼得·汉德克近日访问中国,辗转去了上海、乌镇、北京。这一路走来,他不可避免频频被问,怎么看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上海市作协举行的读者见面...
[评论] 李新梅评《“百事”一代》:俄罗斯社会现实的讽刺力作 2018-10-30
1999年,佩列文发表了轰动俄罗斯文坛的长篇小说《“百事”一代》(Generation“П”)。小说发表后的十多年里,始终名列俄罗斯国内畅销书榜首,几乎每年都要再版一次,2011年甚至被...
[评论] 《巴西:未来之国》:茨威格的巴西是乌托邦,但并未脱离现实 2018-10-29
2011年,当我开始翻译《巴西:未来之国》时,本科尚未毕业,对巴西也未有多少深入的了解。因此,茨威格笔下诗意美好的巴西轻易便打动了我。就这样,凭借一股近乎盲目的天真与笃...
[评论] 外国人为何迷上中国小说? 2018-10-29
外国人为何迷上中国小说? 从科幻、悬疑、推理到武侠,再到当红的网络玄幻小说,中国类型小说正在成为西方阅读市场的新宠,并且屡屡登上各大销售榜的榜首,“外国人迷上中国小...
[作家印象] 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来京,预言大众传媒时代小说不会终结——
作家 2018-10-29
麦克尤恩在欧洲文学界声望颇高,未来几年有望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项活动终于把我和我太太带到了你们这片伟大非凡的国土上,我从心底里感谢你们。”因参加“21大学生国际文学...
[评论] 《文化洗牌与文学重建》:推倒再来 重构希望 2018-10-29
关于西方当代先锋小说的样貌,恐怕在大多数普通读者心中仍然是模糊不清的,除了知道它有反传统的一面。即便是一些专家说起它来,总也离不开利奥塔、德里达、福科、琳达·哈琴...
[作家印象] 恋爱中的弗洛伊德 2018-10-29
1882年4月,弗洛伊德遇到玛尔塔·贝尔奈斯,她到弗洛伊德家里探望他的一位妹妹。这位来访的女子身材纤细,精力充沛,但有点忧郁且苍白。她有一双迷人的眼睛——那决定性的吸引力...
[评论] 代后记:忠于某些事实,忠于某些情感,也忠于幽暗的自己 2018-10-29
“他总是戴着帽子, 一顶七号大的灰色浅顶软呢帽, 哪怕在办公室一个人看稿时也戴着。” 这是我读天才编辑麦克斯韦尔•珀金斯写下的句子。这个帽子细节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评论] 《鞑靼人沙漠》:“什么也没发生”的悲剧 2018-10-29
九月的一天早上,年轻军官乔瓦尼·德罗戈前往巴斯蒂亚尼城堡驻守,城堡外面是一片沙漠,沙漠那边则是随时可能来犯的鞑靼人。德罗戈一边等待着沙漠那边的动静,一边忙碌于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