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韩松在论坛的主题发言整理 “科幻出海”主题非常好,从一个新角度来认识科幻。科幻是个舶来品,中国完全没有的,但适应土壤,克服困难,生根发芽,到今天结出硕果,反...
随着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人工智能(AI)与社会、人类生活融合程度正在快速演进。 其实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这个“术语”就被正式提出。但在有限且昂...
科幻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同时期居于主流的写实主义文学关系扑朔迷离。如果说幻想文学(包括童话、奇幻、玄幻、魔幻)植根于超验宗教文学、中世纪传说与北方民族史诗,历经...
近日,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中,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教授,从不久前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谈...
新科技赋予了艺术与教育新的模样,无论内涵、外延,还是媒介、方式,新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艺术与科技的交融更加深入,联系更加紧密。艺术家往往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科技的相关...
大年初二,我和家里除了沉迷于打麻将的亲戚们,一起去看了中国第一部重工业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尽管之前有种种的期待,也有种种的怀疑,当我在银幕上看到将刘慈欣原著中宏...
在当前异彩纷呈的节目市场中,游戏竞技、户外游历和生活体验等娱乐化的主题内容常常占据着荧屏主调。相比之下,着眼于严肃主旨的节目品类显得有些“曲高和寡”。作为文化类节...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两部科幻题材电影同时上映,掀起了舆论关于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话题讨论。其中,走“硬核科技风”的《流浪地球》以宏大场面、精致...
很多人在看过了《流浪地球》的电影过后再去读小说,很难相信原著是一部仅有两万字的中短篇作品。但就是这两万多字,深刻而又详实地描绘出一个浪漫到极致的点子,讲述了一个冷...
《流浪地球》带着中国科幻文学与电影产业近20年的历史期待,坚定地踏出了实践的第一步,而同时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却在相同的意义上迅速对这两种经验进行了解构。这种并...
中国科幻文学并不是简单地只有一两种风格或写法,在题材、创作追求方面,2018年的中国作家作品所呈现出的多元化程度远远超越普通读者的想象。 传统纸媒小说 2018年中国科幻短篇小...
由于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电影成功,让刘慈欣在继获雨果奖之后,又一次成为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人物。而想要再次清晰辨认他的精神星图,掌握他的科幻世界几大关键词,无疑...
科学史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国盛在人文清华讲坛 对科学的误解在中国非常普遍 我先来讲一个现象,就是中国人对科学常识的种种误解。其实,这些误解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
电影《流浪地球》热映。其实早在清末,已有小说家在认真思考这一问题,许指严的《电世界》便是其中代表作。 《电世界》发表在1909年10月14日《小说时报》第一期上,自称是“理想...
科技迅猛发展,AI智能最终是否会打败人类?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人类未来将走向何方? 纳米技术、脑科技、航空航天……各种新技术疯狂涌现,由量变到质变,人类是否很快到达一个...
刘慈欣自陈,《流浪地球》的核心完全是美学的,他正是试图书写“推动世界在宇宙中流浪这样一个意象”,才逐步推演出诸多科技想象。这部作品在改编成为电影之后,较好地保留和...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热点不断。票房冠亚军《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都改编自刘慈欣的作品。因此有人说,2019年不光是中国科幻电影大片元年,更是刘慈欣影视宇宙元年。 除...
21世纪初以来,随着现实主义文学重归文坛主流,当代文学重构宏大叙事的冲动和愿望逐渐涌现,主流文坛集中出现了一批带有强烈“史诗化”追求的长篇创作。在此期间,科幻小说创...
春节档期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掀起一股太空热潮,原本生僻难懂的“刚体洛希极限”“引力弹弓”等科学概念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及广泛讨论,很多科学界人士笑称“此片堪称...
今年春节的文化大事件,是属于“中国科幻元年”这个标识的。《流浪地球》成功完成了它的“元年”使命,将中国科幻电影一举推离“业余”,达到了可与西方科幻大片媲美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