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迅猛发展,AI智能最终是否会打败人类?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人类未来将走向何方? 纳米技术、脑科技、航空航天……各种新技术疯狂涌现,由量变到质变,人类是否很快到达一个临界点,迎来质的飞跃或毁灭性灾难? 四届星云奖得主郑军多镜头、全视角、带你走近不可预知的未来。 一把手术刀切开人的大脑,通过改变神经通路将大脑变成信息发射器和接收器,从而与同样做过脑部手术的人群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强大的蜂群超脑,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的智慧在此集中,互相分享,随时调用,产生无与伦比的强大能力。在这里,独立人格已经消失,蜂群般的个体智慧产生了一个犹如上帝般的超级智能,它活在虚空之中,依靠加盟者的膜拜与服从而发挥作用。没有形体,却鬼魅般遥控着每一颗连线的大脑;没有感情,对任何外部威胁都会以牺牲某个个体而逃避,冷酷得仿佛断尾求生的壁虎。 这类蜂群超脑不但智慧高超,毕竟是几百数千人的脑力集成,更可怕的是接受过大脑外科手术的个体也获得了与超人无二的速度、体力和爆发力。这种被改造的“超级新人类”的新陈代谢速度要比普通人快上数倍甚至数十倍,相应的,他们摄取食物补充能量的需求比普通人也是成倍增加。按照英国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研究提出的理论,生物体遵循1/4幂规模法则,这就意味着生物体的代谢率越大,其的寿命就相应越短。 举个例子就可以一目了然,所有动物的一生心跳次数大约都在15亿次左右,老鼠每分钟心跳1000次,而大象只有30次,所以老鼠的寿命是两年,而大象可以活100年。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和现代医学发挥作用之前,人均寿命也不错40岁左右,一生的心跳次数也是15亿次。只不过,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人类寿命被人为延长,打破了心跳15亿次的限制,达到了25亿次,平均寿命延长到了70多岁而已。 但是,生物体遵循的1/4幂规模法则是冷酷的宇宙物理法则,人体代谢提高,寿命必定减少,因此这些被改造的超级人类,在变成可怕的杀手的同时,也已经命不久矣。然而,进入集体蜂群智慧的超级人类,既能将自己的智商提高成百上千倍,还能将自己的体力和能力成百倍增加,那种睥睨一切、唯我独尊的优越感早已经压倒了对自身寿命缩短的思考。因此,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超级杀戮之王,是令人胆寒的高端犯罪团体。我们不妨一问,如果这种犯罪团体出现在社会上,将会出现何等可怕的后果呢? 科幻作家郑军的长篇小说《临界—高科技罪案调查》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这部长篇系列小说包括A-E五大单元,每个单元又细分为三集,创作时间先后延续了十几年之久,是一部以女科学家杨真为主角的系列长篇小说,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物理学、脑科学、心理学、医学、东方哲学、气候学、地理学等学科门类,涉足的地域范围北至北极,南至印度次大陆,刻画的人物众多,故事情节极为复杂,构思气势磅礴,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高科技犯罪题材小说中的佳作。 在所有的类型小说中,高科技犯罪小说无疑是创作难度最高的一种。这类小说要求作家不仅仅有编故事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要能用高新科技来作为文本的奠基。而将高新科技知识有机地与小说情节相融合,其功力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背后是作家对高新技术的了解、研读和热爱,以及将这项技能转变成文字与磅礴故事的能力。就拿高科技犯罪小说的代表人物迈克尔·克莱顿来说,这位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高才生,他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对科技发展的前瞻力,是保证小说质量的必备要素之一。而一位作家对科技知识的积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才能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变成奠定小说水准的基石。在这方面,作家郑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就拿脑科学这个领域而言,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潜力无穷的尖端科学,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经制定了脑科学研究的宏伟蓝图并不断实现新突破。在我国,脑科学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并不比西方国家落后,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脑科学会产生令人惊讶的新成果。虽然过去数十年来,科幻作家已经在脑科学领域写了很多小说,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还远远不够,因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精进,人类对大脑的认知将会更上一层楼,而脑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会创新出更多的边缘学科,会给科幻作家提供更多的创作题材。而作家郑军这部《临界》,就是将脑科学与心理学联姻的一部探索之作,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可以作为类型小说的一种创新,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新的惊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