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她的第一个男人 1861—1862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死屋手记》的出版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名噪一时,恢复了他因被迫沉默十年而在文学界失去的地位。他虽然没有屠格涅夫那么有...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的近十年来,中国大陆逐渐兴起一股草根性和民间性的传统复兴热潮。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波传统复兴热潮的社会文化脉络及其所蕴含的时代问题?我们是否...
“孝”是《左传》的重要伦理观念。《左传》的“孝”观念值得注意的两点是:其一,“孝”是指子代对父母的伦理行为;其二,“孝”包含了“敬”的意思。相比于殷商西周时代,这...
在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中,我们所使用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从具体文学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又反过来能指导与促进文学实践的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但自20世纪后半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和项目工程以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其中最早于1995年启动的中国对外文化工程“大中华文库”已出版的100多种图书,译作出自翻译...
习近平同志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
...
...
...
...
...
...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总揽全局、顺应时世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作为一个框架或者说容器的“中国”内部展开的文学,是对这个框架内部的个人或者群体的书写,而此框架本身却并没有成为作家们自觉描写的对象。“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仅体现在典籍、文物中,也体现在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分十类,涵盖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等各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文艺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的贡献,它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人胸怀世界的文化自信。人类社会史发展表明,历史并未终结,而是在合力作用下不断迈入新境界;世界文明并非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