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安大简,《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的"濩"当读为"穫",与"刈"构成同义关系,此句和下句"为絺为绤"句式相同。《清华一·金縢》9号简中与《尚书·金縢》"穫...
【摘要】平行叙事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一种以经典的先辈文本为参照,通过文类转换、叙事视角和叙事时空的转换等重新叙事化策略创作出与前文本平行的新文本...
中国文学现场,科幻文学以其眼界、思维、爆发力而备受关注,为展现其面貌,我们邀请青年评论家杨庆祥,主编“青·科幻”丛书,收录极具活力的青年科幻作家代表作,一人一册。...
中国传统学术界有传承已久的文本细读观念。依照中国学术的传统,文本细读的前提,首先需要校订异同、是正文字,获取较为可靠的文本。同时,只有立足于可靠文本的细读,才能准...
从总体性的文学理论(theory of literature),到局部的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体现了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在知识建构方面的专业化倾向。文学理论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成为一门...
作者简介: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学基本理论,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及西方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一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正式启...
许结 摘要:历代赋论有一突出的现象,就是以“句法”为中心的批评法则。考察赋体句法论的基础,源于传统的文学摘句论,但却不拘于此,而有着赋体的丰富内涵与本质特征。由此考...
彭玉平 摘要:晚清民国盛行之“重拙大”说酝酿于周济等人,端木埰初显成说端倪,王鹏运集为一说,而况周颐始畅其旨。况周颐从接闻此说到确立其在自身词学中的核心地位,经历了...
【摘要】《周易音义》“窒,张栗反。徐得悉反,又得失反”三切同音,涉及“重音音切”与文字讹误的问题。《经典释文》为“窒”所出之音用字颇不一致,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对“...
【摘要】完成体蕴含着主观上的现时关联,说话人强调发生在过去的情景对现时的影响。现在完成体有三种意义:完成、存在和持续。完成义是完成体的典型用法,存在义和持续义是完...
【摘要】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以级差子系统的语势与聚焦为切入点,分析在学术语篇中主体间性的语义符号学过程。言说主体通过语势对态度资源进行分级,借助聚焦对经验范畴进行...
世界读书日年复一年,业已持续二十余载。这期间有反思,也有不屑;有喧嚣,亦有沉默。原因固然很多,但无论如何,阅读依然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问题。如今,全民阅读更是时代...
不久前参加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以及韬奋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7暨邹韬奋年度外国小说奖”颁奖典礼,回到家中后产生了许多联想,其中...
摘 要: 互文性理论和翻译研究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二者之间的联系也逐渐显露。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具有深刻的内在共通性,因此能够为对方提供方法论上的重要...
丁 放 提要:元人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与发展,宋代以文取士,科举重经义、轻视甚至排斥诗赋,对诗歌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元初科举废弃,诗歌重新...
陈恩维 摘要:作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刊和发行的近代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登载了大量的论说文。它们以“说明白外国事情”为总纲,给中国人带来了大量的新知识,提出...
葛晓音 摘要:从杜甫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和抒情基调而言,杜甫七绝另有“别趣”,主要表现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生机和人居环境中的雅趣,尤其突出地呈现了诗人放达幽默的性情...
吴航 冯玉洁 摘要: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间抄稿本《遂初堂诗》二卷一册,以往研究皆认为系清初学者潘耒作于康熙二十九年的未刊编年诗稿。但综合潘耒行迹、诗稿内容所集中反...
曾绍皇 摘要:评点和诗话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特殊的批评形式,在创体时间、形式体制和批评方法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是二者可相互借鉴的客观基础。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家往往...
余晓栋 摘要:天津图书馆藏《天池杂稿》(不分卷)是目前仅见的徐渭存世晚年手稿本,其内容驳杂,收录徐氏晚年诗四十五首(含抄录五首),文八篇,灯谜、杂记若干,《酒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