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边地”作为方法, 以视角的转换调动了文学的创造性活力, 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复杂构成与流变形态, 进而为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更新提供了范式转型的契机。中国文学的多维度...
摘 要 :德格是英雄格萨尔的故里, 也是史诗《格萨尔》的发源地。生长于德格县的白马益西是格萨尔丹仲 (吟诵) 说唱艺人的杰出代表, 为此研究他的说唱经历与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摘 要 :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日趋走向丰富与多样。在藏区民间社区, 格萨尔石刻已呈现出开放的姿态和丰富的内涵, 不但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参与民俗生活事项, 并且成为社会教化...
摘 要: 创世史诗《布洛陀》与《崇般突》在文本结构、演述方式、故事范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性, 但在叙述主题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旨归, 《布洛陀》史诗突出了稻作文化的特质, 《...
摘 要 :母题是神话叙事中可解构的表意单位, 也是可分析元素, 在神话类型研究和比较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布依族《当万和蓉莲》和《日月星》两篇“人化生日月”神话为例, 考察...
摘 要 :族源神话是一个民族关于自身来源的能动叙事, 属于人类文化记忆的范畴。德宏傣族传承着丰富的族源神话内容, 以“九位天神”“弟兄民族祖先”“葫芦生人”“混鲁与混赖”...
摘 要:《布洛陀》神话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采录的《布洛陀》文本在人文始祖塑造模式方面, 具有丰富的神话母题构成, 同时在母题链接的时间维度、空...
摘 要 :古人将日月视为天的眼睛, 早期日月的名称与“眼睛”的古音一致, 当此古音演变分化出“目”时, 月亮神被记录为“西母”或“西王母”。“母”的变音[mi]与表丝线的“糸[mi...
摘 要: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众多神话中的重要类型之一。该类神话在不同地区或不用文本中积淀出丰富的母题。本文通过对大量神话文本中关涉布洛陀的非凡身世、布洛陀的功绩、布洛...
摘 要 : 毛衣女故事与牛郎织女故事一样, 都是由最初的蚕蜕皮故事演变而来。早期蚕蜕皮故事之“蜕去旧皮”与“换上马皮成马头蚕”两个母题演变成了“失衣”与“逃离”两个基干...
摘 要: 湖南资兴市唐洞茶坪瑶族村的“还盘王愿”仪式活动内容丰富, 既讲述渡海后祭祀盘王祈求赐福的内容, 又通过模拟渡海情形等表演, 吸引瑶族人民理解盘王仪式与神话含义。诸...
摘 要 :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著名的月神。嫦娥神话不仅粘连了后羿、西王母、月中桂而构成一个神话群, 而且借助中秋拜月习俗, 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宇宙观念中。随着宇宙科技的发展...
摘 要 :“易”指日月, “日”“月”皆源于“目”的语音分化。《山海经·大荒经》里记载了东西两边各七座用来观测太阳、月亮出入位置变易的山, 东边的可视为“连山”, 西边的可视...
摘 要: 格雷戈里·施润普 (Gregory Schrempp) 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神话学教授, 他在神话思想史、波利尼西亚神话田野调查、神话-科学研究、比较神话学等领域的建树...
摘 要 :在资本、传媒与消费主义盛行的世俗化时代中, 宗教信仰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基要主义和阶级分化两种趋向。就中国伊斯兰教而言, 它要应对现实社会中的信仰与生存这一根本性命...
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②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丛生,仅存有限的文句──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
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
【摘要】本文借鉴词汇类型学的理论框架和已有成果,从定名学、符意学以及词汇和语法互动三个方面,考察汉语“吃”“喝”概念的词汇化和范畴化、“吃”“喝”类动词的多义性及...
【摘要】在认知隐喻及转喻的视角下,以现代汉语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新华成语大词典》、百度在线查询中有关“石”的表达作为语料,对与石头相关的词语进行定性分析,揭示转...
一 一百年前,胡适在《新青年》上发出的文学改良主张,其实是文章学观念进化的一种折射。胡适提出八不主义,在精神层面并无更多新意,真正改写汉语理念的,当是周氏兄弟及其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