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泰方言位于汉语方言官话和非官话交界处,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动词后附成分在该地区有两种,“叨”和“啊”,二者语音形式不同,来源也不同。“啊”来自于“附着”义的“著...
摘要:汉语方言中源于"给"义动词的受益格标记主要分布在官话区、徽语以及一些吴语、闽语中。双宾A式是"给"义动词演变为受益格标记的条件。"V给+Or+Ot"经过语用类推形成...
勒克莱齐奥教授在西北大学作学术报告。本网记者陆航/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陆航)3月18日晚,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文学家勒克莱齐奥教授在西北大学作了题为...
摘要: 映带体的概念最早由唐人提出,是一种诗歌写作的体式。这种体式要求一句诗内至少有两个表意单元具有修辞或者语意上的共性,可以彼此辉映,形成一种繁复的美感。达成映带效果...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深度分析2015年3月和5月间美国当代诗坛两次和种族身份与审美冲突相关的风波——肯宁斯·高德史密斯事件以及瓦尼萨·帕雷丝事件——来阐释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状...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俄罗斯文学“莫斯科文本”不仅可以作为作家们创建的艺术时空来理解,也可以作为活的现实,它是具有莫斯科生活体验的莫斯科作家的生存环境,表征着莫斯科...
内容提要: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有多部戏剧包含宗教主题或题材,从这些戏剧可知其宗教观发生了由信仰路德派新教到倾向无神论的重大转折。其路德派新教信仰前后也有较大差异,由...
内容提要:以往我国评论界认为,《玩偶之家》从提倡“妇女解放”的角度讨论了“社会问题”,易卜生是反对“男权主义”,为妇女争取自由的戏剧之先驱。这种解读当然不无道理,...
内容提要:2015年后,随着“艾略特研究计划”的展开及相关学术成果的出版,当代艾略特研究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其经典性也将以更贴近当代读者的审美方式得以重构:首先,艾略特...
【 摘要 】在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史的史诗板块中,彝族史诗首屈一指,代表着这一板块的水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梅葛》《查姆》——典型的南方山地民族创世形式;《支嘎阿鲁...
内容提要: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动荡,小说艺术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高速发展而经历了巨大的嬗变。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传统的小说创作手法和范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
内容提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汇聚延安的域外作家,为中国的国际形象认知拉开了书写“红色圣地”的序幕。国际视野中的延安形象,是在历史与社会所交织的文化语境中,被域外作...
内容提要:在17、18世纪欧洲流行“中国风”的社会语境里,英国小说先驱丹尼尔·笛福却迥异于当时的文化潮流,在其作品中大肆攻击中国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经济文化落后、民众愚...
内容提要:西方历史上的食人包括两种意涵:一是知识史上作为禁忌的食人行为,二是作为医药的尸体。十八世纪初期,笛福、切特伍德、奥宾和斯威夫特等英国作家的作品中都存在着...
内容提要:在阿甘本那里,存在着奥秘之火与语言叙事之间的张力关系。而诗性语言,尤其是从基督教颂歌中承袭下来的诗歌形式本身封印了天国与大地之间的奥秘。里尔克的《杜伊诺...
中国艺术报讯 (记者张志勇)3月15日,中国民协组织在京主席团成员、专委会负责人、老专家和新文艺群体代表等民间文艺界人士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在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希望大...
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我国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等...
民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是民族的“根”文化,也是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含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多种文艺品类和样态,与整个民族的历...
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我国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