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方言中源于"给"义动词的受益格标记主要分布在官话区、徽语以及一些吴语、闽语中。双宾A式是"给"义动词演变为受益格标记的条件。"V给+Or+Ot"经过语用类推形成"V给+Or+VP",即由"给予某人某物"联想到"给予某人动作行为","V给"语法化为受益格标记,从而形成"受益格标记+O+VP"格式的施益句。此外,广西粤语中还有"VP+受益格标记+O"格式的施益句,其受益格标记由介宾补语式的双及物结构"V+Ot+与格标记+Or"中的与格标记演变而来,这种演变的产生跟壮语等SVO语言的影响有关。 【作者】黄晓雪[1] 贺学贵[2]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510006 [2]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510450 【期刊】《语言研究》 2018年第4期 【关 键 词】“给”义动词 受益格标记 双及物结构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宾)+补’语序及相关语法演变研究”(17BYY028) 【全文阅读】汉语方言与“给”义动词相关的受益格标记.pdf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