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相看两不厌:勒克莱齐奥对话西北大学师生

http://www.newdu.com 2019-03-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陆航 参加讨论

    
    勒克莱齐奥教授在西北大学作学术报告。本网记者陆航/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陆航)3月18日晚,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文学家勒克莱齐奥教授在西北大学作了题为“The nonlinear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的学术报告,并与西北大学师生交流。
    “艺术超越了线性时间,非线性表达的是不以时间为顺序排列的断裂的割点”“艺术将人与历史勾连起来,没有人就没有艺术活动”“艺术在所有时期都存在通过文学,人类得以穿越时间和空间,这就是艺术共识性的表达。”勒克莱齐奥围绕文学与艺术的非线性问题展开论述,提出在学习艺术或者语言时,应该选取不同的方法,既要通过横切面的同时性来探索,还要通过纵切面的历时性来考量。“前人通过语言、绘画、图像,将这些故事不断记录下来,于是人类就拥有了文字,拥有了艺术。最初的艺术就是跨越了空间限制而发生的。”他通过展现法国南部洞穴中的岩画、印度的雕塑、中国岩画中甲骨文的演变,阐释了当时人们为了记录“当下”的现实所做的努力。
    两千五百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墨经》记载:“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这样的描述,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墨经》中还记载有墨子探讨光与影的关系,他细致地观察了运动物体影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题,即影子不参与运动。随之,墨子又探讨了物体的本影和副影的问题。墨子提出,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一支展示现实、一支展示梦境想象,这两支艺术的发展走向,就是艺术最早时期的发展形式。”勒克莱齐奥通过解释墨子典籍中“小孔成像”理论的起源和运用,揭示了这一原理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认为这种现象是对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的一种再现。
    勒克莱齐奥还通过阐释现代绘画中的透视方法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提出这种方法是一种叙事方式的革新。由第三者来描述故事的产生,如果没有透视这种方法,就没有小说这种形式;第三人称的描述方法,用一种超然的方式来讲故事,呈现出更多细节,这就是透视的魅力,例如《红楼梦》的写作方法,作者是一个超然的人,通过俯视人物形象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我们要像自然一样,这样才能理解自然”,勒克莱齐奥教授提出,我们要做到王维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才能达到“相看两不厌”的文学创作境地。
    在提问环节,大学生问勒克莱齐奥文学创作生涯中遭遇过哪些困难。勒克莱齐奥回答,文学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在创作过程中要杜绝一切的诱惑,面对各种挑战,静下心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针对大学生提出当今时代现实主义已然过时这一问题,勒克莱齐奥并不认同,他认为现实主义既不是文学的一种流派,也不是一种运动,它是实际存在的,文学创作就是倾向于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表达,因此现实主义永远不会消亡。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谷鹏飞教授在主持讲座时介绍,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文学家。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战争》《流浪的星星》《饥饿间奏曲》等。勒克莱齐奥的学术生涯涉及多个国家和多种文化,先后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尼斯的文学研究学院、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大学学习,并于佩皮尼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曼谷、墨西哥城、波士顿、奥斯汀和阿尔布凯克等地。他以文学探索了“主流文明之外的人类和为文明隐匿的人性”,被称为“世界公民,全部大洲和所有文化的孩子”。
    据悉,西北大学自2017年起设立“诺奖论坛”,已先后邀请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开讲,并在此基础上与2位诺奖得主共建诺奖工作室。本次“诺奖论坛”还增设了短期课程,3月19至22日,勒克莱齐奥教授每晚都将为西北大学师生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大学生现场提问。本网记者陆航/摄
    
    现场互动的学生。本网记者陆航/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