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辞书的释义用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专题,它是辞书质量的一个体现。文章考察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多见于”和“多用于”在括注里的使用情况,结果如下:“多见于”...
核心阅读 在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过程中,生态文学创作愈加活跃和兴盛,日渐成为一种独特文学现象,产生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和代表性作家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
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率先将“弱小民族文学”引入国内以振奋人心,由此奠定了东欧文学在中国的底色。在经历了百年漫长的动荡岁月之后,东欧文学在中国的面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说明]读了钱理群关于《我为何、如何研究鲁迅》的演讲,2019年2月27日,我在《爱思想》网站上发了一篇《从钱理群的“XXX鲁迅”谈起》[1],批评了多年来学界对鲁迅的歪曲和误读。...
颜光敏与李笠翁 ——对《李渔交游考》的一点补充 一 颜光敏(1640-1686),字修来,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是清初著名诗人,有《乐圃集》。其兄颜光猷...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中国学者在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自2004年提出以来,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以伦理选择为基础建立自己的理论和术语体系,运用自...
散曲,是我国的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近年来,我国散曲创作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获得了学界与受众的关注与认可。当前,我国散曲研究取得了哪...
老子在《道德经》中标举的有别于儒家“仁义”道德的“玄德”伦理价值观,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古代文人和文学传统有着重要影响,这一问题需要从哲学到文...
摘要: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长期的讨论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一种三维结构: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它们在理论史上虽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理论旨趣也各有胜场和侧...
摘要: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长期的讨论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一种三维结构: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它们在理论史上虽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理论旨趣也各有胜场和侧...
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是当代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文学场域视野下文学评奖综合考察研究,是在理论与中国文学批评实践互动理路上提出的问题。本文侧...
中国古典美学罕见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也未见后人对其词源和内涵作出较准确的阐释。如何理解“诗心”的内涵,“诗心”就是“天地之心”吗?“诗心”有什么特点...
对于郭沫若的剧作,批评向来难得中正,不是捧杀,就是棒杀。对郭沫若剧作的批评,往往不是“奉”了某种政治势力的旨意,就是尊“奉”某种非政治或去革命化的思想,终归逃不脱...
摘要: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学在中国的诞生。文章依据语言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从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本体研究内容、应用研究这三条线索陈述了现...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20世纪初从海外传入的,遵循的是欧洲19世纪后半叶的文学史研究模式,以此形成的理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本土传统不相适应。这也是...
摘要:依据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及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批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究批评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批评语用策略分...
摘 要: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丰厚成果, 对作为一门科学的语言学具有多维度的理论参考价值。为进一步澄清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之间的关系, 促进语言科学基础理论研究, 需要对当代语言...
摘要:"语言是表现差异关系的纯粹价值系统"这一论断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生命力所在,它诠释了语言作为社会制度存在的本质。然而,长时间以来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观没有得到正确的认...
摘要:本文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通过构建塞音格局图的方式考察了汉语母语者英语六个塞音的习得情况。通过对塞音格局图的对比以及对数据的量化分析认为,汉语为母语的高级英语习...
摘 要: 造词与用词虽然分属词汇和语法问题, 但都以对象的语义结构为基础。造词以语义结构为意义材料, 用词则以语义结构为组合条件, 两者都与语义结构保持逻辑同一性。在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