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小龙的作品以文学性与文学理论见长,这是其超越美国普通推理小说的独到之处,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新文学的发展趋势。 裘小龙的作品以文学性与文学理论见长,这也是其超越美国普通推理小说的独到之处。这位华裔美籍作家生长于上海,现居圣路易市,曾出版过多部中、英文书作,目前正从事有关中国的英文小说创作,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新文学的发展趋势。 留美期间,裘出版了以上海为故事背景的五部系列推理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探长——上海市公安局大队长陈超。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主修英语。那时他很希望能够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学者,然而毕业后却被分配到公安局当了警察。他将自己在阐释托马斯·艾略特诗歌时总结出的分析技巧大胆地应用于谋杀案件的侦破。研究欧美文学竟也会对破案有所帮助,这在旁人看来似乎是站不住脚的。可实际上,无论从逻辑还是历史角度来讲,文学分析与侦察推理之间都存在着种种关联。 在英语国家的文学评论领域,解释学自18世纪晚期就被应用于法律程序中对间接证据的利用。英语中的诠释学传统始于莫里斯·摩根。这位莎士比亚评论专家曾为被世人控诉为懦夫的福斯塔夫进行辩护。之后,柯勒律治以及其他英语文艺评论家便开始利用演绎推理来探索人物的心理以求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此后不久,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和英国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将侦查推理引入到欧美文学中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悬疑小说在今天看来似乎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形式,可实际上,在西方出现这种小说之前,中国在18世纪就已经有了《狄公案》 ——一部介绍17世纪闻名遐迩的神探狄仁杰的作品。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就是这部作品的代表性译作。 裘小龙的作品有着很高的阅读价值。改革中的中国可谓日新月异,工厂、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昔日的豆浆店被如今的星巴克取而代之。裘的这些悬疑小说,除了情节设计抓人,还结合了大量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现象包括烹饪文化的深刻见解(尤其是上海),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学。不过最使我感兴趣的还是主人公陈超在查案时所运用的文学分析方法,他结合了一些西方批评的具体方法,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最为突出的是儒家和佛教的思想)融入其中。《红旗袍》围绕一桩系列杀人案展开,案情扑朔迷离,此前在上海闻所未闻。凶手的作案手法十分诡异,先为被害人穿上红色旗袍再弃尸于十分惹眼的场所,似乎希望快些被人发现。陈接手这件案子时恰逢其所就读的上海大学在职硕士课程开班。他认为破案有时候就像写论文一样。首先是心理分析。陈在心里这样问自己:究竟是有着何种经历的人,会攻击年轻貌美的女子却又不与其发生关系,还为其换上精致考究、价格不菲的旗袍,随后便弃尸于惹眼的地段? 在中国,弗洛伊德心理学还未被广泛用于实践,所以陈只能依赖其在文学研究过程中所学到的一些分析方法来解决心中的疑虑。最终,他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凶手具有“俄狄浦斯情结”,而被害人则是其母亲的替代品。他不与她们发生关系是因为凶手年少时意外目睹其母与一无赖发生关系时心理受到的重创使他已丧失了性能力。此外,陈还发现第一位被害人就是当年与其母亲昵的那名男子的女儿。可以想见,凶手在第一次行凶后所体会到的快感使其再起杀意,并在之后用同样的手法杀害了其他被害人。 陈以其推论质问嫌疑人道: 我刚刚提到的俄狄浦斯情结里包含两种心理元素——隐秘的愧疚及不为人知的欲望。对于一个身处60年代中国的小男孩来说,欲望这个元素便显得尤为根深蒂固了。然而非常不幸,记忆中她那最为迷人的时刻——那个穿红旗袍的下午,就这样与另一段记忆——关于那个可怕瞬间的记忆结合在了一起。对你来说这记忆无法抹去,这一切不可饶恕,因为你早已将自己当作你母亲唯一的爱的对象了。这便可以解释你为何会以这样一种矛盾的方式作案。(第275页) 凶手作了如下反驳: 我虽然不是什么专家,但我认为你这样将西方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是会造成歧义的。(第275页) 纵然受到西方批判思维研究的影响,从根本上讲,陈还是一个中国人。在破案过程中,第一个突破点的诞生便是基于对于佛教传统的实践。他拜访了一座寺院,在那里有位僧侣劝他暂时放下工作,摒除杂念,试着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一切。于是,陈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渐渐地,他感觉自己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了一体。(第175页)这时,红旗袍的影像突然在他脑海中浮现,而这一次他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了它并且意识到其符号意义所具有的重要性。正是这一突破性的顿悟使真相开始缓缓浮出水面。 坚持不懈、牺牲精神,这是陈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到的可贵之处。在其父——一名研究儒家的学者的影响下,陈从小熟读《礼记》等儒家经典。他身上这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感与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党员身份不谋而合。不过他依然会坚持自己的行事方式,而非盲从领导指示。一言以蔽之,陈超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在于中西方文化集中一身,他也可谓是全球化背景下新一代人的典范。 [美]裘小龙著,鲁创创译,《红旗袍》新星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