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黄灿然:真正的好诗人,第一件事就是放弃很多东西 2017-10-17
采访者:傅小平 被访者:黄灿然 “诗歌是完全没有谱的,我们不必过早做出判断” 傅小平:眼下最受关注的两个诗人,既是凭你翻译的随笔集《小于一》在国内走红的布罗茨基,还有...
[访谈] 桑塔格:文学“被宣判”沦为一门艺术 它别无选择 2017-10-17
“文学要么成为与电视竞争的粗俗娱乐工具,要么成为一门艺术并因此只拥有有限的读者” 一袭黑衣,与书为伴,是苏珊·桑塔格最为深入人心的形象之一。黑色看似单调,实则层次丰...
[访谈] 追求历史真实就是追求真理——文学史家董健访谈 2017-10-17
张婷婷:您在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方面,出版了《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当代戏剧史稿》《戏剧艺术十五讲》等一大批非常有影响力的成果,有些著作例如《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访谈] 西川:诗歌的冒犯 2017-10-17
采访者:徐娉婷 被访者:西川 “三十多年来,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歌创作这个文化场”,西川说。然而,访谈的话里话外透露的是不被大众理解的落寞以及对大众鉴赏力的失望。 西川...
[访谈] 更将硕果献尧天——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 2017-10-17
乙未年清明时节,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花团锦簇,暗香浮动。而年届95岁高龄的霍松林先生的书房“唐音阁”里,更是春光明媚,书香袭人。 霍老书桌的左右上方...
[访谈] 重建文学批评文体意识 要直面当前文学新格局 2017-10-17
谈及如何提高文学批评的有效性,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加强批评理论建设,二是重视批评文体研究。不过,相较于前者来说,学界对后者的关注稍显“轻慢”。实际上,文学批评不仅...
[访谈] 朱苏进:文学有价值无价格 2017-10-17
离开小说二十三年后,他对读书报谈影视编剧、军旅作家、主旋律、预审心理和“亲切的限制” 1992年的长篇小说《醉太平》之后,朱苏进转身投向影视剧改编,至今已有23年。他的离开...
[访谈] 澳大利亚文学周开展第八年 成功促进中澳文化交流 2017-10-17
3月14日,澳大利亚作家、电影制片人、冒险家蒂姆·寇普的获奖纪录片《追寻成吉思汗的足迹》放映讲座在北京一个叫“胡同”的地方举办,标志着第八届澳大利亚文学周活动拉开序幕...
[访谈] 回到文学批评的初心 2017-10-17
批评失语、失效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高校重研究轻批评,而在于文学整体性的瓦解,文学认知功能的弱化。好的文学评论,应该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较好地结合,既具有文学批评的当...
[访谈] 路遥:最朴素 最真实 最执著——访《平凡世界里的路遥》作者张艳茜 2017-10-17
陕西作家张艳茜曾与路遥共事7年。她走访了大量路遥的亲朋旧友,辗转多地重走了路遥的的创作之路,并最终完成、出版了路遥的长篇传记《平凡世界里的路遥》 。日前,中国青年报...
[访谈] “写本乎判断力,本乎良心” 2017-10-17
主持人:周明全(青年批评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对话者:项静(上海作协、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王晴飞(安徽省社科院文研所、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刘...
[访谈]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 2017-10-17
去年年底,由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等打造的权威解读当代中国核心话语的“中国关键词”多语平台在京发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等5个专题...
[访谈] 聚焦儿童文学创作:今天,我们给孩子读什么? 2017-10-17
孩子的阅读和成人的阅读有太多不同,他们像透明的空瓶子,我们往里面填装什么,他们就呈现出什么色彩。所以,谈到阅读,我们总会想到孩子——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文学食粮?...
[访谈]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现当代文学 2017-10-17
孙中田,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科后留校任教,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和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及茅盾研究室主任、...
[访谈] 文学,是我安放根的地方 2017-10-17
演讲人:严歌苓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教九楼 时间:二○一四年十二月 严歌苓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
[访谈] 庆山:写作就是研究自己,然后忘记自己 2017-10-17
采访者:张滢莹 受访者:庆山 “我并非别人想象或者虚拟中的一个标签,我只是一个平凡而安静的写作人,写作于我而言,只是一条道路,我在其中试图发现和寻找自己。”——近期...
[访谈] 迟子建:一世界的鹅毛大雪 2017-10-17
作者:刘雅麒 采访者:刘雅麒 受访者:迟子建 1看到《群山之巅》最后一句话“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你创作完这部作品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迟子建:就是一种...
[访谈] 莫言谈文学创作:灌注真情实感 讲好中国故事 2017-10-17
作者:谢文英 采访者:谢文英 受访者:莫言 莫言自称“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故事讲得好,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正是通过他的一个个精彩故事,让世界各地的人越来越多地了解...
[访谈] 邱华栋:没有精神深度的文学没有价值 2017-10-17
采访者:王琪 受访者:邱华栋 邱华栋,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在...
[访谈] “词境灵谿许共寻”——访叶嘉莹先生 2017-10-17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缪钺与叶嘉莹两位学者合作撰写的《灵谿词说》及其续编《词学古今谈》先后出版,风靡一时。 《灵谿词说》问世的三十年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灵谿词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