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蒋子龙:怎一个“混”字了得 2017-10-14
春节宜读书,闹中取静可挡住过年的诸般喧闹,获得了一种温暖而睿智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严肃而诚挚,却有一个嬉皮士式的书名:《跟着康培混世界》。美国一对杰出...
[作品评论] 石晓枫:那些伶牙俐齿背后的世故与感伤──读马小淘《春夕》 2017-10-14
2015年6月,马小淘在台湾《联合报》副刊发表了一篇谈80后作家的作品,我注意到她行文间的讨论与自我省视: 所谓“80后”赶上了匮乏的尾巴,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好像和一直遭罪的...
[作品评论] 饶翔:人生处处是闺怨——读付秀莹《那边》 2017-10-14
付秀莹的文学创作发轫于“芳村”,从成名作《爱情到处流传》到新近的长篇小说力作《陌上》,芳村是她的文学故乡,是她独特的美学天地。在此之外,她近年的笔墨也多集中于北京...
[作品评论] 张涛:历史记忆与现实感——三部长篇小说的阅读札记 2017-10-14
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中,有辉煌亦有伤痛。复杂而矛盾的历史,对于现实而言可能是个“负担”,但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这无疑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许多...
[作品评论] 颜水生:自然风景的多样表现与中国精神的当代传承 2017-10-14
自古以来,文学与自然一直存在密切关系,自然不仅是文学书写的对象,也是人类审美经验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中国文人也特别注重表现自然,在《诗经》《楚辞》中就已经产生了...
[作品评论] 贺仲明:“跨界”的魅力与意义——评《己卯年雨雪》 2017-10-14
熊育群是一个以散文知名的作家,近年来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写作的跨界。他新近出版的《己卯年雨雪》就呈现出强烈的“跨界”特点,但他的跨界却不是通常...
[作品评论] 郑翔:《小巷总理》,以真实为笔 2017-10-14
《小巷总理》,夏真、王毅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45.00元 读此书,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一股柔性英气弥漫于字里行间,那是女性的豪情壮志,尽管被消磨于日常琐事中,却依...
[作品评论] 张宗刚:体悟之美与思辨之趣——评《碎月流年》 2017-10-14
《碎月流年》,这本图文并茂的轻盈的随笔册子,很容易勾撩起读者的某种怀旧感。作者贾振川认认真真地写下自己的体悟和兴会,从点滴念想,到大块感慨,质朴实在的话语,发散着...
[作品评论] 李世琦:淡泊明其志 修辞立其诚——读《管士光文存》 2017-10-14
我与管士光相识于1999年夏天。此后相交近20年,此前我曾获赠他的《浅草集》《管士光作品集》。近日收到《管士光文存》(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版),仍然让我大吃一惊。从初识到现...
[作品评论] 邱振刚:以细节折射历史、寄寓乡村情怀——读周喜俊长篇纪实文学《沃野寻芳 2017-10-14
“非虚构”作品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学景观,这类作品和传统的纪实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清晰真实的现场感,作品的价值是来自于作品对所记述...
[作品评论] 马自忠:开在纸上的花朵——读《折扇》 2017-10-14
江永,地处湖南与广西交界的群岭之中。道道山岭把隶属于永州的江永县紧紧地含在群山之下、丘陵之上。这里,曾经是瑶族的主要居住地。秦汉以来,随着大量汉人的进入,有些瑶族...
[作品评论] 刘琼谈李敬泽:让思想走得更远 2017-10-14
李敬泽 龙冬在《读李敬泽著青鸟故事集》一文中写道:“十六年前,李敬泽的写作就已经关注选择了上述这样的内容,登高望远……”登什么高望什么远?登历史之高,望世界之远。龙...
[作品评论] 李成:生命在疼痛中省思———读赵丽宏诗集《疼痛》 2017-10-14
赵丽宏最近出版的诗集 《疼痛》让同行惊叹,评论家关注。杨炼说:“赵丽宏用自己的生命之笔,写出了紧攥古往今来诗歌之魂的自觉”;唐晓渡认为这本诗集是“心灵之痛,人生之痛,...
[作品评论] 凸凹:“苦魂”的生命状态 2017-10-14
《苦魂三部曲——鲁迅全传》,张梦阳著,华文出版社2016年出版,298.00元 张梦阳先生的《鲁迅全传》是竭尽全部心力的背水一战。他绝不给自己留下退路,向死而生,把对鲁迅传统的...
[作品评论] 程天翔: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2017-10-14
“2016年,一批以“长征”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集体登场,内容丰富、史料真实、内涵深刻,对于全面细致了解长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描写现实的军旅...
[作品评论] 简平:荒诞得一如平常——读安建达中短篇小说集《37传》 2017-10-14
读安建达的中短篇小说集《37传》,我感觉自己一直摇摇晃晃的,我想,这或许就是作者希望达到的效果吧。安建达的小说走的是荒诞这一路,但我觉得他的笔触犹如放大镜一般将那些...
[作品评论] 王冰:小说需要有一种坚实的质地——评《沧海之约》 2017-10-14
《沧海之约》,朱东著,红旗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定价68.00元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是讲究文学的质地的,这在很多的文论中都能见到这样的论述,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曾谈到...
[作品评论] 石一宁:返乡农民工的梦想——读向本贵中篇小说《又见炊烟》 2017-10-14
向本贵 农民工进城,是20世纪末中国开启的举世瞩目的人口大迁移。其中一部分人依靠聪明才智,更凭着农民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城市扎下了根。然而,以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
[作品评论] 石一宁:返乡农民工的梦想——读向本贵中篇小说《又见炊烟》 2017-10-14
农民工进城,是20世纪末中国开启的举世瞩目的人口大迁移。其中一部分人依靠聪明才智,更凭着农民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城市扎下了根。然而,以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城市对...
[作品评论] 王春林:艺术理性与“写给无限的少数”——李浩中短篇小说论 2017-10-14
假若从代际的观念出发考察当下中国文坛,你就不难发现,在那批越来越引人注目的70后作家中,李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视为一种带有鲜明另类色彩的存在。李浩的另类色彩,一方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