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周良沛:敬惜字纸的读书人——读韦泱新著《百年新诗点将录》 2017-10-14
《百年新诗点将录》 韦泱 著 文汇出版社出版 上海亚东图书馆标志 胡适《尝试集》 《诗》月刊 孩童时,虽然跟着大人、老人也会像唱顺口的儿歌一样,完全不知所以地溜着嘴说“床前...
[作品评论] 赵天成:“脱裤子”的还乡故事——《白狗秋千架》一读 2017-10-14
读过《狂人日记》的人,一定会对赵家的狗多看我的那两眼念念不忘。然而鲁迅笔下最令人心惊肉跳的狗,应属《伤逝》中花白枯瘦的叭儿狗阿随。正如这个为涓生不喜的“狗名”所暗...
[作品评论] 刘铁群:倾听眼睛里的声音 2017-10-14
光盘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作家,因此读他的小说不必担心枯燥。但光盘的故事总是扑朔迷离、盘根错节,因此读他的小说并不轻松。而读完光盘的小说,我们又会发现,他的目的并非以...
[作品评论] 江泽涵:过错是一时,错过却是一辈子——读《于是去旅行》 2017-10-14
旅行,人心向往,却总身不由己。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因何心向远方?想在旅途获得些什么?本书为我们解疑:我们要的不是旅行,不是远方,而是一种忽然想要摆脱和释放的心情。...
[作品评论] 杨毅:当权力成为一种信仰——评陈世旭的《欢笑夏侯》 2017-10-14
我曾一度想把《欢笑夏侯》放到最近颇为流行的“反腐”题材的小说中去考察,但转念一想,这未免低估了这篇小说的价值。《欢笑夏侯》不仅批判了社会上贪污腐败的不良风气,而且...
[作品评论] 于树军:浩然的文学史焦虑与自我反省及重塑——以《金光大道》再版本的修改 2017-10-14
【摘要】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浩然,在新时期遭遇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创作困境。他一度想通过思想意识与创作的转型摆脱这一困境,但从其80年代的创作如《苍生》等作...
[作品评论] 杨建民:何处家园寄乡愁 2017-10-14
《家园与乡愁》,李汉荣著,大象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35.00元 “家园”“乡愁”,几乎人人有,可抒发能抵达人心,让人感兴动情,并非易事。 在国人许多游历欧洲的文字中,有一些...
[作品评论] 张路:文学的多重面向与丰富表情 2017-10-14
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主要表达一种哲学观念,但其对文学创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对于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作品中...
[作品评论] 乔叶:诗歌的说书人——读诗集《人之风景》 2017-10-14
认识李暄也颇有几个年头了。平时见面,他话不多,坐在那里,很是低调,俨然一副要把自己省略的样子。看着他,很难想象他在电视台那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地方工作,...
[作品评论] 赛非: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 2017-10-14
《守夜人:余光中诗歌自选集》(中英对照),余光中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35.00元 余先生一生漂泊,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 余先生一生漂泊,诗文的主题,多...
[作品评论] 戴瑶琴:如何习惯不由自主的命运——评张翎《劳燕》 2017-10-14
《劳燕》(《收获》2017年第2期)是张翎第二部以单个女性为主题人物的长篇小说。依据对她小说的阅读积累,读者会猜测出这些落点:一个人名、一对男女、一份情感、一种境遇。若...
[作品评论] 雷达:在幽微处发现美善 2017-10-14
深入生活无疑是根本性的,但在今天,作家也许首先要面临一个“阅读生活的能力”问题。当此大转型时代,日常生活瞬息万变,难以把握。作家能写到什么程度,往往取决于对时代生...
[作品评论] 刘火:在追逃中确立自己——读成都凸凹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 2017-10-14
成都凸凹的小说集《花儿与手枪》(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母题,即面对历史的迷雾里的“追逃”。这是作家精心构建的一个暗喻,这一暗喻在作者的笔下...
[作品评论] 王春林:“生与死”中“罪与罚”的尖锐诘问——评艾伟长篇小说《南方》 2017-10-14
放眼当下时代的中国文坛,那些思想艺术风格成熟的作家,都在以小说虚构的方式,在纸上想象建构着自己带有标志性的地标式艺术建筑。莫言有他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有他的商州世...
[作品评论] 刘洪霞:生命移植的时代精神症候——以邓一光深圳系列小说为中心 2017-10-14
摘要: 移民作家邓一光以移居地深圳为书写对象书写了大量深圳系列小说,深圳这座城市在作家心理及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呈现出独特的都市经验和精神气质。在现代的移民都市里,...
[作品评论] 江弱水:《水浒传》和《红楼梦》,丰致与骨感 2017-10-14
在中国文学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相当于壮美与优美之别。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一个写意,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工笔细软。顾随说《水...
[作品评论] 陈培浩:再续文学的先锋精神——读黄金明“地下人”系列小说 2017-10-14
1990年代以后,当年热衷于叙事迷宫、形式试验的先锋小说家集体开始了“现实化”转向,无论是格非、余华还是苏童,从题材到风格,都有着明显的“去历史化”之后的“再历史化”倾...
[作品评论] 胡平:文学的中心是人——读报告文学《国家书房》 2017-10-14
李朝全的《国家书房:“中国好人”金兴安和第一家农家书屋》是一部由书来写书屋、由作家来写作家的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记叙安徽作家金兴安如何回报乡梓,创办全国闻名的蒋集镇...
[作品评论] 韩传喜:理性审慎地直面文学弊端——读《文学这个魔方:王蒙王干对话录》 2017-10-14
20世纪80年代末,作家王蒙与青年评论家王干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文学对话,对话内容涉及文学的诸多问题,既有对文坛状况、文学流派的认知评价,亦有对文学本质、文学评论等的理性研...
[作品评论] 王春林:艺术理性与“写给无限的少数”——李浩中短篇小说论 2017-10-14
假若从代际的观念出发考察当下中国文坛,你就不难发现,在那批越来越引人注目的70后作家中,李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视为一种带有鲜明另类色彩的存在。李浩的另类色彩,一方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