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李美皆:捕捉瞬间的况味与禅意——苏忠诗歌印象 2017-10-14
苏忠的诗,小而有味;且似茶,无论浓淡,都有回甘。他的《涉水记》,把人在溪流间抬脚从一块礁石迈向另一块礁石的动作进行了慢镜头式的分解,那种意态的彷徨如梦,很容易让人...
[作品评论] 杨庆祥:秩序的设置与不服从的本能——读彭扬中篇小说《故事星球》 2017-10-14
在读到彭扬的《故事星球》( 《人民文学》 2017年第4期头条)的时候,我正好读过了刘宇昆的科幻小说《思维的形状》 ,那是一个充满了创意和奇思妙想的科幻小说,里面关于外星球...
[作品评论] 雷达:来源于生活的粗粝和坚韧——谈周习小说集《盐碱地》 2017-10-14
周习的长篇小说《土窑》和《婚姻危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土窑》展现了变革中的现代乡土生活,风格质朴且接地气;《婚姻危机》则反映了女性生存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在...
[作品评论] 陈进武:“乡土南方”与乡绅历史形象的书写——读陶少鸿长篇小说《百年不孤 2017-10-14
陶少鸿的《百年不孤》是一部书写中国乡绅兴衰历史与“乡土南方”现代变迁的长篇小说。小说展示了上世纪2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近百年历史时期湖湘地区双龙镇的乡村变迁史、岑氏家族...
[作品评论] 写出普通人的尊严与追求——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研讨会发言摘要 2017-10-14
3月31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常州市委宣传部、《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
[作品评论] 白烨:为政治小说一辩——从《人民的名义》说起 2017-10-14
周梅森的长篇新作《人民的名义》于年初出版不久,便被改编为同名话剧和同名电视剧相继登台亮相,各类媒体纷纷予以关注,在文坛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一些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时,...
[作品评论] 刘欣玥:海湾已成回音壁——《红豆生南国》与王安忆的香港故事 2017-10-14
他从小被阿姆用三百斤番薯丝买来,从未见过养父,六岁到了香港,临青春成长,一切感受格外尖锐。屈抑时不免思念生父生母。少年人的心思因文艺熏染启蒙而渐渐倾向左翼,遭遇香...
[作品评论] 尤佑:挣扎、反拨以及女性世界的诗意 2017-10-14
(《雪宝顶》但及/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1月版) 易经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意解为,(地)女性之本体,固极温婉,倘...
[作品评论] 王宏图:破碎的甜味 2017-10-14
鲁敏 甜味,作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味觉体验,难道不是浑然一体,怎么会变得支离破碎?莫不是羼入了其它异味而将纯全的甜味搅糊了?这一复杂、又不无暧昧的词语采自鲁敏的长篇代表...
[作品评论] 二月河: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 2017-10-14
《追问》:丁捷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近年我闲居南阳,不大出门走动,只是看点闲书,偶尔写点小文而已。对当下文坛,虽然也关心,可毕竟精力有限,新作品看得也少了。...
[作品评论] 刘大先:“模糊世代”的文本试验 2017-10-14
高翊峰小说的出现,是一个新的“模糊世代”的展开。其身处的“模糊世代”无疑也有着显而易见的后殖民主义与新帝国主义貌似背反却又同谋的大时代背景,在这种矛盾交错中,可能...
[作品评论] 梁鸿:自然、肉身与现代文明的处境——甘耀明小说读札 2017-10-14
甘耀明小说中总有那么一个人物,一位老人、一个男孩、一片森林,有着独特灵性和感知的男孩,他和另一个世界形成对接,使得现实世界有了相对应的存在,扩张了现实世界。甘耀明...
[作品评论] 王跃文:《墨雨》的气味 2017-10-14
(《墨雨》莫美/著,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 小说欲逼真到纤毫毕现,必须从气味的调治上下功夫。海螺有海洋的气味,田螺有田泽的气味,不用眼观或手摩,闻嗅即可辨识。螺之外形可以...
[作品评论] 木叶:一个有限的情感乌托邦 2017-10-14
“未知的事物引导我们”。《光禄坊三号》与作者上一部长篇《一九七九年纪事》(刊载于《收获》)相仿,透着一种悬疑感。这种类型化的文本,往往会将人物引至封闭空间,如密室...
[作品评论] 刘畅:一个“打工诗人”的变与不变——郑小琼《玫瑰庄园》书评 2017-10-14
我所了解的郑小琼,是一个温柔沉静之下锋芒闪烁的诗人。在以诗歌记录珠三角打工生活而收获盛名、自身生活世界发生巨大变化之后,她的情感与思考走向哪里?在对打工世界所进行...
[作品评论] 刘江滨:给文字以温煦的照拂——读彭程《纸页上的足印》 2017-10-14
《纸页上的足印》 彭程 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读书者说】 多年来,每当读彭程新书前,总要静一静神,排除扰攘烦忧,然后再进入阅读状态。彭程的写作是异常认真的,每一篇、每一...
[作品评论] 刘琼:北村长篇小说《安慰书》——先锋的一种转型及我的挑剔 2017-10-14
“《安慰书》的问题出在,从“已然”到“信然”这条应该仔细蹚的路,如今蹚得浮皮潦草,人物情感和行为动机都是外在的设计和偶然性的加持,而不是逻辑必然和性格使然,人物的...
[作品评论] 汪兆骞:发现朴素情感的诗意之美 2017-10-14
近来读了两本梁晓声新出版的随笔集:一曰《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一曰《此心未歇最关情》。读罢,想起“凌云健笔意纵横”的老年庾信,如今梁晓声“文章老更成”,总能给人以...
[作品评论] 楼河:流逝的命运,不变的泉源——泉子诗歌里的时间和死亡 2017-10-14
读泉子的诗歌,会有一种文如其人其名的印象。他的诗歌面貌和他的个性,都是平和的,但也像他的名字一样,有一种冷清的感觉,很多诗歌读来都给人悠悠的消逝感,如幽深的雨夜里...
[作品评论] 古耜:激活传统风韵 谱写时代弦歌——读《充闾文集》 2017-10-14
如果从1957年在大学校园里写出第一篇散文并刊发于校报算起,王充闾与文学结缘已经整整60年了。这60年间,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作家的人生角色也经历着一再转换,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