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 [文化时评] 图书馆应变压力为动力 2017-10-14

    眼下,街头越来越多的新型书店正吸引人们争相光顾。不少咖啡馆、餐吧及24小时书吧装修风格前卫、文化味儿十足,与传统图书馆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读者争夺战。这种情况下,传统图...

  • [文化时评] 文学期刊:直面新媒体时代的博弈与困惑 2017-10-14

    二十多年前,当美国报刊媒体遭遇新媒体带来的阅读危机时,有的被瓦解停刊,有的重整旗鼓兼容并进,有的则完全转入新媒体,回过头来看,新媒体的出现让全球媒体都变得更开放也...

  • [文化时评]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发展 2017-10-14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

  • [文化时评] 贾毅:网络直播——情感体验下的狂欢盛宴 2017-10-14

    近来,网络视频直播尤其是秀场类直播和其主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是由于市场规模与收益快速膨胀,二是由于负面报道频见媒体。本文从解读秀场类视频直播的内核入手,即“经...

  • [文化时评] 青少年阅读:设立“禁区”不如“引导”成长——从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 2017-10-14

    北大学者秦春华前不久在媒体上称“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认为《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 《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孩子不辨是非,易受影响。此观点随即引发争论,...

  • [文化时评] 文学需要“冒险尝新” 2017-10-14

    日前有媒体报道,作家莫言谈及新作品的写作情况时说:“写了那么多作品,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是不要重复,希望另起炉灶,写一部全新的、尽量不重复‘过去的我’的这样一部作品...

  • [文化时评] “洋节”一定要过吗? 2017-10-14

    外国过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人做过系统调查研究。国人过外国的节,倒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至少有些“洋节”受到了追捧。 西方的万圣节,竟然让南瓜老倭瓜热销,何其怪...

  • [文化时评] "火星文"外来词充斥网络 网络语言不能跳出法律"田 2017-10-14

    原标题:网络语言文字不能跳出法律“田字格” 咖啡馆里,一名网络女主播正直播福建厦门刚刚经历的台风。电脑上,有网友与她进行文字互动:“好囍鹳伱。” 按照语境理解,这名网友想...

  • [文化时评] 诗歌朗诵何以又火了? 2017-10-14

    原标题:诗歌朗诵何以又火了? 国庆长假,“上海市民诗歌节”系列讲坛在大隐书局举行。围绕著名德国诗人汉斯·恩岑斯伯格,翻译家姚月将朗诵并分享她翻译的汉斯诗集《比空气轻...

  • [文化时评] 影视剧不可“消费儿童” 2017-10-14

    近日,《小戏骨白蛇传》在网上走红。这个以《新白娘子传奇》为故事蓝本的微型电视剧,在湖南卫视电视剧频道和腾讯视频播出后,好评与点赞迅速占领了各大社交网站。截至目前,...

  • [文化时评] 为何有人愿意相信“迪伦不领奖” 2017-10-14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找不到真相,只是不愿意接受而已。看似热热闹闹的群体性狂欢,一旦繁华落尽,热闹散场,其精神价值实在是贫乏得很。 诺贝尔文学奖来了,很多人很诧异。有没...

  • [文化时评] 今天如何读经典 2017-10-14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

  • [文化时评] 期待大力弘扬乡贤文化 2017-10-14

    据报道,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开展乡贤文化“四进”树文明新风。一是乡贤文化进厅堂,涵育重德家风。二是乡贤文化进课堂,培树崇文学风。三是乡贤文化进讲堂,引导清明政风。四...

  • [文化时评] “冷门”的启示——从鲍勃·迪伦看当代文学评奖 2017-10-14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诗人。 1962年发表第一张专辑Bob Dylan,此后发表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Highway 61 Revisited, Shadows In the Nig...

  • [文化时评] 厉害了,我的网络流行语 2017-10-14

    使用和了解网络流行语,有时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逼”的。 那边“洪荒之力”的余温还未散去,这边“厉害了,我的哥”又集体刷屏。你也许要问,“‘厉害了,我的哥’是什么?...

  • [文化时评] 市场需求,才是拯救传统文化的法宝 2017-10-14

    据报道,不同剧种的脸谱存在一定共性,但也有不同特色。如京剧脸谱,因其剧种的不断丰富而得以发展;而有些地方剧种的脸谱,则因诸多因素逐渐没落。潮剧脸谱,正是其中一门逐...

  • [文化时评] 崇拜颜值只能加剧心灵的苍白 2017-10-14

    对于影视剧创作而言,颜值不是问题,“颜值垄断”或“颜值崇拜”才是问题。今天,在影视剧制作和播出领域,对颜值的追捧呈现出相当严重的饱和化、偏执化和排他性特征了,以至...

  • [文化时评] 直译就是源语言的照搬呈现——陈东飚翻译作品《巴尔塞姆的60个故事》引起 2017-10-14

    “曼蒂博小姐想要和我做爱但她犹豫不决,因为我正式来说是个小孩;我是,根据记录,根据她的办公桌上的成绩册,根据校长办公室的卡片索引,十一岁大。这里有一个误解,我还没...

  • [文化时评] “小鲜肉”不该成为时尚 2017-10-14

    “小鲜肉”“高颜值”,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时尚,实际上是审美导向的问题。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大众的审美品位,透着一脸脂粉气的“小鲜肉”,无论颜值多高,都无法掩盖...

  • [文化时评] 时代呼唤有质量、有特色的文艺作品 2017-10-14

    10月13日,学习小组公众号发表《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一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作品阅读、审美趣味、思想倾向、文学活动、文艺主张等进行了梳理。我感受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