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月派主帅之一,闻一多先生力主新诗格律化,其《诗的格律》一文(原载《晨报·诗镌》第7号,1926年5月13日),是新诗格律化的纲领性文献,中国现代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石。文章...
现在流行说“落地”。但怎样叫“落地”,怎样叫没“落地”?一句话很难说清。艺术没有硬性的衡量标准,但面对作品,人们约定俗成还是有大致差不多的感觉。 “落地”首先要有生活。...
逆耳之言,在书评中久违了。对好书的“好评”既鼓励作者,也惠及读者,可谓其乐也融融。但是不能否认,我们身边也充斥着不少差书。特别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学术书籍假“权威”、...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技巧多么高明,真正感动观众和读者的,只能是深刻的内容和思想,而这其中必然会有深深的现实烙印。关注现实,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美、创...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艺批评是运动着的美学”(别林斯基语)深信不疑。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时下的文艺评论没能挡住功利化和世俗化思潮的席卷,人情评论、红包评论、广告化评...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一些理论分歧之所以长期难以解决,主要是因为有些人在理论上软弱和不彻底。这种文艺理论的软弱和不彻底主要表现中国当代有些文艺批评在只认强弱不认是非...
毕飞宇认为对一个小说家而言,理解力比想象力更加重要,他还说情感与想象是通过理解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想象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广东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钟晓毅也认为,...
我是反对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谈类型化的。 首先,创作的“创”字就决定了文学写作的创新性和超越性,一旦将其类型化,就是固定和僵化,由创作降格为制作了;其次,类型化也仅仅是...
■在人人都是大师,人人都是中心的文学界,我们不拿出勇气自我剖析,不以理性的立场审视自己的短长,后人一定会对我们的智商和我们的精神品格产生怀疑,进而全面地否定。希望...
对中国当代文学现状的批评不时泛起,如外国学者批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还有些评论家针对当下文学精英立场的退却而慨叹“中国不会再出现大作家”。至于批评中国当代文学“...
■当下,中国戏曲在“继承传统”的话语声中,不适当的“创新”正在严重地消解戏曲文化。许多人并不了解中国戏曲(主要以京剧为例)最基本的“传统”有哪些,也未必认真进行过...
一年已过大半,年成几何,大致或可掐指算来。但算来算去,唯有这文学奖是最难有个准数的。大的如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实在难以猜度,终于导致英美有好几家赌博公司开展了对其的...
这是一个讲求效率、追逐利益的时代,这是一个一切都速成速朽的年代。每年的出版数字都在以几何数突飞猛进,出版物越来越洪水般将我们包围,文艺创作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
现实主义始终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当下,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国际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文学艺术创作也在进行着艰难的选择与蜕变。信息海量涌入,网络...
第8届茅盾文学奖今年8月开评。和以往相比,今年的评审工作有些改革,比如,事先公布了评委名单,首次采取“实名制”投票等。当然,在我看来,最大的变化是评委人数与人员结构...
读了光明日报7月11日14版乔叶女士的文章《写作的第一道德》,很受启发。对于文中讲的诚实是写作“第一道德”、“诚实就是说真话”等观点,深表赞同。但细读全文又感到意犹未尽,觉...
我所栖身的西四,老北京的风貌犹存。这些元代的胡同,大体还保持着最初的样貌,如同跨越古今的幽深的时光长廊。一些老树枝桠遒劲,已在那里矗立了二三百年。有的四合院门口砚...
我读了王志清《纵横论王维》(修订本),着重看了其中的第五章第二节即“情缘天籁的诗性呈象:与李白比较”,感到对唐代两位大诗人的比较,是用了“新”尺度。书中一些观点,我难...
当前,针对文艺批评绵软无力、迟钝僵滞的沉疴宿疾,我们迫切需要有锋芒的批评出现。只有砥砺锋芒,重振锐气,文艺批评才能再现生机和活力,增强有效性,展示出应有的力量和分...
《文学报·新批评》的征稿启事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尤深,那就是“倡导靶标精准的及物批评,反对泛泛而论”,这一点可以说抓住了当下批评的软肋。因为,我们看到的大量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