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主题先行”一直是被看作是一个“黑”论,批得臭不可闻。 但平心而论,一个作家、艺术家,在进入创作之前,难道一点不考虑他要通过将写的作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有朋友电话告,刚读了一本《魏晋文人讲演录》,某博士生导师课堂录音整理稿,“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丛书的一种,挂名师牌子却硬伤连连。他将书中“信口开河之处”发我,那真是...
今年2月15日《上海书评》,载有陈尚君教授的《李白〈静夜思〉不存在中日传本的差异》,其中说到“国内有人更举出1984年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对此的研究,以捍卫中国学者的荣誉...
◇学术道德的丧失、学术规范的缺失,与量化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学术评价标准有着密切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 章开沅 ◇经济、民生领域的造假有法律制裁,学术腐败却常常只有道...
内容提要 陈翔鹤写于六十年代的两篇短篇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被认为是“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露”,其实,前者是陈翔鹤古典文学研究在小说创作领域的延伸...
1994年,陈平原在《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北京学"这个概念,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学界及社会的足够重视。1997年,方彪在《北京社会科学》上发表《"北京学"试探》一文,...
“文选型”与“整体型”课本能不能像鄢亭枫先生说的那样“统一起来”(文见光明日报2009年5月25日《国学》版)呢?回顾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答案是很难把它们统一起来。就是采取“大...
关于老舍“原子谈话”真相的考索,如果还有未尽之义的话,尚须找到“美国新闻社”当年刊发的那则“消息”及郭沫若、茅盾、田汉据此“消息”批评老舍的原文,然后才能细作品评...
在这个日益物化的世界上,做一个职业的读者亦即所谓文学批评家,已不再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了。批评家不仅失去了上世纪80年代头顶的光环,更要面对与之迥然不同的时代语境和文学...
我们的文化要向哪里发力?我们的价值目标何在?很显然,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朝前看、朝远处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
“对话”栏目聚焦文化界热点话题的讨论、学人对谈等等,重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本期内容是纪念《钟山》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全国青年教授江南笔会”活动的一个议题,王彬彬、张...
对于眼下中国的当代文学批评来说,有两个特别的困境,一个是如今的出版呈爆炸性增长,从庞大的文学堆中筛选出几粒小小的珍珠殊非易事;另一个困境是中国当代文学整体水准实在...
文学批评肩负着促进文学创作发展的重要职责,也肩负培养更多作家、发现新人新作、引领创作风潮、帮助文学鉴赏等多方面使命,同时,文学批评本身的文化追求、知识蕴藉和思想能...
住在一口废井里的青蛙。根本不知道井外的世界有多大。有一天,来自东海的大鳖,出现在井口上。蛙便把废井夸得天花乱坠。海鳖听了好笑,对井蛙说:朋友,你知道海吗?海之广,...
希腊哲人有言:“认识你自己”,作为当今之学者,也需要认识自己,以及认识当今学术之作为一个整体大“我”之学术史地位、性质、责任和使命。 前文笔者探讨过当前学术造假的社...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如深山巨矿,开采不完。新时期以来,取材于我国古代、近现代历史的文艺作品,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之成功秘诀则在于历史真实与艺...
当前批评界存在着三种不良的批评倾向:一种是依附于权势控制批评的话语权,颐指气使地做稳了奴才,对文学创作进行着指鹿为马的所谓批评;另一种是拜倒在金钱的足下,把批评作为...
近日上网,偶然读到山西作家韩石山写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我是“抽样”阅读。不看头也不看尾,看到该书中间有个小标题《鲁迅的文风》,很对自己的胃口,便点击进去。...
“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
文学还是需要批评家多做点“自选动作”,少做些“规定动作”,那种“规定动作”太成套、有点千篇一律,除了“忽悠”之外,对文学真没有多少作用。 一 近几年来,中国的作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