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等同于温暖,绿色等同于希望。一说“闲适”,林语堂便浮现脑海。一个词一个符号触发相关链接,两者建立起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闲适”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情趣...
1974年,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了林语堂的《八十自叙》,这是林语堂要用笔将自己完整的一生画上个句号。书中写道:“我以前提过我爱我们坂仔村里的赖柏英。小时候,我们一齐捉鲦鱼...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林语堂先生一封亲笔函的翻拍件,信里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出版商翻译外国书籍的,其中写到“敝友杨维铨”愿译某短篇小说选,“舍侄林疑今”愿译某集子等...
走进林语堂位在台北阳明山上的故居,一片园林中的住所,典雅而清幽,而故居不远处,几片田地上正种着时蔬,归园田居之乐近在咫尺,不禁让人想到他在《吾国与吾民》第一章,对...
一 那个叫林语堂的漳州人,老家在城西门外天宝镇的五里沙。那里有连绵的蕉林,从山脚一直到水边,从这个村一直到邻县的几个村子。天宝镇则是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见证过最初...
在山西文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董大中一个人就是一座研究所。此言不虚。他是赵树理研究的权威,不仅解开了赵树理生平的许多谜团,还厘清了山西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在《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永远不知道贾平凹会有多忙。 每年至少要找贾老师两三回,或签名,或代朋友求字,或文友捎的东西给他,或因什么事请他写几句话。程序是这样的,先发短信(...
那是2016年12月,冷冬里的一天,坐在金华往南京的高铁上,我去赴一个会。一个人在喧闹的车厢里,心情未免有些黯然。我已有三年多几乎不曾出远门,因为在家带孩子的缘故,也因自...
报纸的副刊版面是作者与读者交流最为亲近的媒介。记得30年前我发表的第一篇副刊文章是在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上。那时报纸是传播新闻和各种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每每...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屋里的菩萨和小兽默不作声地望着我,而我的头却抬不起来了。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
...
...
...
...
陈忠实除了那一部“垫棺作枕”的巨著《白鹿原》,他给世人还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和书法作品。他把手稿视为亲人,因为这是他呕心沥血的成果,所以对之十分珍视。当年《白鹿原》手...
著名作家陈忠实与文学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也与高校结下了深切的缘分。 陈忠实在年少时面临着生活的困窘,幸而他的父亲传承着“耕读”的家脉,强烈的文化意识促使作为庄稼汉的他...
11月19日上午,桥桥打来电话说:“医生说我爸爸熬不过今天夜里了,您来见最后一面吧……” 我听了心里一惊,老汤虽有冠心病、房颤等慢性病,前些天还和我电话聊天呢,思维一如...
得知贾平凹应邀来镇巴采风,并参加当地文学活动的消息,我提前半天赶到恭候光临。 7月的镇巴,空气清新,山谷幽深,宛如掩映在巴山深处的世外桃源。在泾洋河边的绿叶宾馆,我...
说起魏建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到《新华字典》,恐怕是无人不知。魏建功就是《新华字典》初版的总编辑,被誉为“《新华字典》之父”。 魏建功一生与很多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