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来访的年轻朋友看见我在电脑上敲出这个题目,不假思索地说:“啊,你这回是要写晴雯吧?” 我对他说,会提及晴雯,但“原是天真烂漫之人”这句考语,曹雪芹可不是写给晴...
对作家、评论家、文学研究学者而言,知识的广与博、专与深,是其事业成就大小与高低的基础。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就可能结出相应的文学果实。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的主体框架...
雪芹写《石头》一《记》,早即完成了全稿,然而他竟又为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下了这么一番“剩下”来的苦工夫,——何也?何也?这问题是要提的,也要答的。数曾与一二青...
“玉树,这颗明珠,就镶嵌在唐古拉山脉东沿的巴颜喀拉山南麓,富饶的江河穿越着她,清亮的民歌穿越着她,俊朗的舞蹈穿越着她,虔诚的心灵穿越着她……” 以上这些充满激情的文...
“童年的消逝”成了人类社会的谶语,与另一个描述极准确的词“娱乐至死”结伴而行。这两个词汇都出自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波兹曼看来,人类从发明电报开始,电话、电视、...
命名的困难 我们必须在“文学”与“这30年”的相互生产的互动性关系中来进行讨论。一方面我们要谈,文学是如何介入到、参与到这30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之中的,另一方面,我...
1 林黛玉初到荣国府,先去见外祖母。书里交代得很清楚,荣国府中轴线上的主建筑群,正房挂着皇帝赐的金匾,以及一副谦称“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的银联(实际是...
上回咱们讲了红楼全书中第一个出场的不幸女子,甄英莲的地位和意义。若除去黛、钗二人不计(这是因为林薛两位姑娘的重要文字都在后面呢),那么曹雪芹安排的第二个不幸的薄命...
在清虚观中,张道士一见贾母史太君,开口先问「哥儿」的事情,雪芹于此,着以特笔,已如前回讲述。然后,这位张爷爷就提议,哥儿也该考虑到婚姻大事了,并且说他前儿看见一位...
我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套用了以下这样一句话,当年废名在他的《谈新诗》中,表达了他对诗歌某种最高境界的看法,许多人都认为好诗并不是写出来的,诸如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刹...
中国小说学会首届小说节期间,主办方举行了当代小说高峰论坛,来自北美和欧洲的海外小说作家同国内评论家、作家齐聚一堂展开讨论。论坛涉及小说创作、海外与本土写作、当代小...
1 清末民初,热爱《红楼梦》的人士写下了大量题咏,以诗词的形式,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进行概括与评价。拿人物来说,几乎书里所有的角色都咏到了,连傅秋芳、真真国女子那样的仅...
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开头除了要写明这「石头」之「记」的来由原委之外,人物故事,由谁领起,并且精神命脉,贯注全书呢?这就是甄英莲。这是一部大书出场的第一个女子,你...
曹雪芹的一支妙笔,只搞「单打一」的作者读者怕是难于得味的。因为那支笔总是手挥目送,四照玲珑,一笔常作多笔用,——和「单打一」正是君向潇湘我向秦。即如上回咱们讲刘姥姥...
眼下读书界的“经典热”轰轰烈烈,不少人都主张重读经典,我们自然也是赞成的。不过,我以为,“经典热”有这样三个问题需要思考:第一,什么才是经典?第二,为什么读经典?...
万事「开头难」。读红楼梦岂能例外,「从打第一句第一个字就把人吸引住了」的作品大约是有的吧,不过红楼梦并无这种「特色」。为数不少的人,都说红楼梦开头似觉散缓,一下子...
曹雪芹卒年问题中“壬午”、“癸未”的讨论,诚如陈毓罴同志所说;已“趋向于更细致更深入”。总的看来,到目前为止,壬午说的依据仍只是脂批“壬午除夕”一语,癸未说的依据...
仔细阅读铁凝的小说,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在铁凝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流浪”的意象,如火车、铁路、铁轨、公路、山路、马路、长途汽车、汽车站、客店、饭店等。深...
第九十六回 潢海铁网山虎兕搏 樯林智通寺香魂断 清明过后——那已是从元妃省亲算起来的第四个春天了——皇帝进行“春狝”(春季狩猎),浩荡人马往潢海铁网山而去。那时“月”...
1993年8月25曰,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浦安迪(Andrew H.Plaks)教授的来函并论文打印本。他是小说叙事美学的专家,兼通汉学,尤其对中国明清章回小说有独到的研究,是我佩服的学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