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铜鎏金 人物帽饰 清代 铜鎏金 人物帽饰 文物修复师贾树,给自己的居室取名“嘉树堂”。在他的家里,白色墙壁四周皆是用古代木雕门窗装饰,每扇门窗上的空隙里,被他精心挂满了各种金属小人。 贾树谈起幼年时,每逢周末,经常跟随父亲贾文忠到潘家园、报国寺、吕家营、高碑店等旧货市场闲逛。参加工作后,贾树依旧会利用周末逛市场。收藏的初心无非是出于喜爱,是一种纯粹的情感。 在“嘉树堂”里,有一类金属器物看似不起眼儿,但做工很考究,最小的只有指尖大小,也被他戏称为“小人物”。贾树介绍说,“小人物”可不简单,人物是立体的,制作工序不比大的佛造像省事。工匠先把熔炼出来的铜块,用小锤反复敲打制成铜皮薄片,再将铜片放在一个制作好的模具上,继续敲打成形,人物的脸部、身体、衣服的花纹都要通过精细的錾刻、鎏金工艺,成品栩栩如生,每根胡须都能看得分明真切。“小人物”可分为纯铜、铜鎏金、银鎏金、纯银制作,材质不同,大小各异。 几年前,贾树在一家古玩店看见了一个被污垢包裹着的金属小人,请店家取出来仔细观察,用指甲抠了几下上面的油污,露出一点黄色,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黑里藏金”,是一件老物件儿。店家介绍说这是古代服装上的饰品,贾树出于好奇收入囊中。那天,贾树把这件黑乎乎的小人带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对其进行了修复,他拿出去锈工具和药水,首先选择在金属小人背面做实验,用自制的小竹刀轻轻刮去一层黑色覆盖物,然后用棉花蘸着几种不同的药水,轻轻擦拭,看哪一种药水“有疗效”,然后再进行大范围使用,这是文物修复工作的基本原则。最终,“小黑人”变成了“小金人”。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件“小人物”应该是成套出现的,大多为清朝时期用在小孩帽子上的装饰品,称作“人物帽饰”。儿童帽子常见的样式为两种:一种为文字帽饰,帽子上由“长、命、富、贵”四个字錾刻花片组成;另一种为“八仙”人物帽饰,虽然众仙形象不一,但都面带笑容,十分喜庆,他们每人手持各自法器,寓意平安。古时候家长给孩子佩戴有贵重金属装饰的帽子,是希望孩子大富大贵、平安长寿。 贾树收藏的200余件“小人物”,大小体态各不相同,小的高2厘米,大的高5厘米。给这样小的文物做修复,如同修理手表一样,并且要比手表机芯的固定零件更复杂。他把残缺的文物都当成自己的“病人”,如同医生救死扶伤,一视同仁。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对他在工作中修复大型的重要文物很有帮助。 贾树喜欢在一个特定时间里研究和收集同一类物品。他辗转通过微信朋友圈和走访古玩市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收集到几套完整的“小人物”帽子。这其中,也有一个罕见的“宝贝”。这是一个广东的朋友去乡下收到的,第一时间就发微信图片给他,贾树当即买下来。这件宝贝不是帽子,是像围裙一样的大块布,平铺开来,中间正方形的布料上,密密麻麻的有很多金色饰品,顶端有八仙小人物并坠有铜铃,铃铛分为圆形、锥桶形、桃形、龙形。下方是相对较大的铜质配饰,四片刻龙的三角形在四个角上,老寿星手持如意居中,身后伴有仙鹤和鹿,两只凤凰一左一右,刻有“日、月、宝”的三个字花片在天空位置,脚下有祥云、鱼化龙形的饰品,长、命、富、贵四个字对称分饰,工艺十分精致。两侧腰部位置以弧状凹线,整块布的边角各连接四根长束带。贾树曾试着裹在自己的腰腹上,能够系住束带,但根据配饰推测,这件藏品应该是儿童服饰的一种,至于当时人们是如何穿戴此物的,还需进一步考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