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冯内古特讲过这样一件趣事,他的一位小说家同行有次在宴会中喝醉了,当众表演钢琴演奏,忽然嚎啕大哭:“我这辈子一直梦想成为钢琴家,但这把年纪了,你们说我成了什...
一、引言 格林兄弟(Jacob und Wilhelm Grimm, 1785—1863, 1786—1859)于1806—1807年开始搜集整理, 1812—1858年陆续出版的“格林童话[1]”——《儿童与家庭童话》(Kinder- und Hausmaerchen)在漫长的历...
说“抹黑对手”的策略来自《三国演义》,并不冤枉这部小说。在政治斗争中,总有“尊重对手”和“抹黑对手”两种文化。《三国演义》的文化与前者无关,属于后者。中国的纣王被...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人,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文学巨匠罗贯中用他的如椽之笔在他的名著《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曾经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在成都...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的人物,他在汉末诸强施虐时以宽仁长厚誉满天下而感召英才;在群雄吞并中以机谋权变保存自己并求得发展;在干戈纷争中以勇武善...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尔浦斯王》一直被许多人看作是“最完美的悲剧”。其原因首先是它在艺术上堪称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尤其是它的结构艺术,历来为批评家所称道。亚里士多德在...
中国的主要宗教大多是舶来品,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唯有道教“土生土长”,但它的出现并非始于老子作《道德经》的春秋时期,而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儒学宗教化之后,综合...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国志·武帝纪》...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因创作发表了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蜚声俄罗斯文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因为这部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在作...
法国诗评家雅克·马利坦认为,诗歌语言的诗性意义的获取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扫除“逻辑理性”,一是要捕捉“诗性直觉”。[1]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内含深厚的情感...
《三国演义》不仅生动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艺术,而且在信息传播、人才品牌的包装与推出方面,也包含着精妙的传播艺术。其中,刘备的“三顾茅庐”不仅是《三国演...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的小说《玫瑰之名》因为既具有扣人心弦的侦探故事情节,也充满了从神学、历史学到犯罪学等各种学问,因此可以从不同的小说流派入手进行解读,也可以用不...
《三国演义》的人民性前人已有论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引起过热议,囿于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当时的学者主要从作者的爱憎、作品的正统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民族情感...
传统观念认为刘备是仁君,而曹操是奸雄甚至是狡诈的小人。现代人一般倾向于认为曹操是英雄,或者是可爱的奸雄,或者是真小人;刘备则有假仁假义之嫌。 对于刘备、曹操的传统评...
毛宗岗曾这样描述关羽形象:“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思之谊重...
纵观乔叟的六部主要诗作,《公爵夫人颂》、《声誉之宫》、《百鸟议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贞女传奇》和《坎特伯雷故事》,可以看到两种主要的结构模式,即梦幻...
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尔托·艾柯(Umberto Eco, 1932-)的长篇小说《玫瑰之名》(Il Nome Della Rosa),是一部可以雅俗共赏的奇书。“俗”的一面:小说讲的是14世纪教会内部为争夺一部珍贵历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