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周新民 著 人民出版社 周新民教授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一部由国家社科基金支持出版的系统研究中国当代小...
云舒是一位生活扎实、厚积薄发的作家。签约河北文学院合同制作家以来,她的创作激情被强势点燃,相继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小说月报》《人民文学》等期刊发表一系列中...
中国现有农作物约600种,其中本土农作物约300种。除了明清时期引进的玉米、土豆、番薯等,其他粮食作物基本来自我国主要农业区。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学术界便逐渐开始了对本国...
第一帧:手舞大铁椎 王选居甘肃天水,我住在安徽合肥,相距几近三千里。彼此至今缘悭一面,可谓情浅。但我读过他三本书:《南城根》《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最后一个村庄》...
网络媒介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讨论形式的转移。论坛时代,作者与读者在以榕树下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上发帖互动,而后从网页转移到手机。公众号的出现更加方便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交...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而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传统艺术,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可以充分发挥语言符号表意功能特性,...
钟兆云的长篇报告文学《奔跑的中国草》(人民文学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以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为主人公。林占熺是《山...
一 作者在《文学中年》后记中自陈,这本书 “写出了自己想写的前辈的故事,也写出了自己和亲人的人生”。梁晓阳为我们勾勒了天堂山以及北流不一样的人物,他不再单纯地展示乡...
阅读李欣蔓诗集《裂变》,近200首有关乡村的诗歌,饱蘸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感觉在她走过和未走过的乡村,因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而发生着深刻的裂变。诗人自身也...
初读小说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表面上看是来自人物形象的锐利、故事情节的紧张、环境氛围的压抑,但仔细回甘,却会发现它还来自富饶有...
一 “头发对于凡一平真是多余之物。” 接着我又想:“他要头发有什么用呢?打理起来多麻烦啊,哪怕一根他都不需要!”他白而胖的脸长得圆润周正,最是符合老一辈人天圆地方的...
作为一名至今在部队供职,并且从事军旅文学创作的作者,我一直对军旅文学新人新作品充满着很强的好奇心。军旅文学是一片坚硬的土地,生长于斯,耕种于斯,既希望看到这里长出...
以“中原”或河洛地区为“天下之中”,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观察到一种文明不断南移的现象,这一文明或教化的南移,和政治权力中心的逐渐北进又构成奇妙的关系。一个比较早的关于...
《鳄鱼》,莫言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23年6月版 莫言先生新近推出的《鳄鱼》,被称为一部“从小说家到戏剧家华丽转身之作”。作品以四幕剧的形式,艺术再现了因贪腐畏罪逃亡...
《图景》,何凯旋 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3月 阅读小说集《图景》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让人心力交瘁。不是因为每一篇篇幅的长短,而是由于作者的叙述给阅读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魏思孝的长篇小说《王能好》中,王能好这一辈农民在土地之外还有很多去处:劳务市场、城市、工厂、开店……摆脱了饥饿等物质上的贫困,散漫自由的能好具有鲜明的个人生活风...
我在阅读和分析雷蒙·卡佛的短篇小说时,曾经谈及他的叙事策略以及写实和虚构之间的微妙关系。应该说,这也是直接影响并决定小说形态、叙事方向和文本价值的重要问题。小说“...
《重走梁林路:我们的古建考察笔记》,魏新、白郁著,齐鲁书社2023年4月第一版,128.00元 中国营造学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展古建筑调查研究是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传奇,梁思成、...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古代写本文献的大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震动了整个世界。它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丝路文明最宝贵的实物遗存。然而,这些...
关键词: 《本巴》 刘亮程是著名乡土小说家,他以新疆小村庄为背景,写出了他的新疆乡村系列作品,如《凿空》《虚土》《一个人的村庄》等,这些作品和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