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量级与句尾“了”的成句条件(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54 《语言科学》2015年第14卷 邓川林 参加讨论
该句式表达的含义并非简单将焦点项同语境中的对比项进行比较,而是将句内命题同语境中的另一命题联系起来,表达某种语用含义。这在例子中用两个分句来表达:前一分句是我们所说的量级句式,能够脱离后一分句独立说出,可称为句内命题(text proposition);后一分句也可以不必说出,而隐含在上下文的意思中,可称为语境命题(context proposition),二者具有某种事理上的联系(详见 Fillmoreet al.1988)。〔7〕如例(15)a中说话人指出对方是博士时,具有劝告对方应该懂事的意思。这种含义通过情理衍推(pragmatic entailment)而得到的,即根据交际双方的共同背景知识而做出的肯定前件推理,可以通过三段式结构来表达,描述为以下的情理衍推(一)。同样的情况在例(15)b中说话人指出对方不懂事时,具有责备对方不配做博士的意思。这种含义同样是情理衍推得到的,即根据交际双方的共同背景知识而做出的否定后件推理,其推理过程描述为以下的情理衍推(二)。 “都 NP了”同“才 NP”表示不同的量级关系,前者将命题置于量级较高点,后者将命题置于量级较低点。而“都 NP了”同“还 NP呢”的区别则同二者本身表达的体意义有关:前者表示事件完成,从外部观察事件,引申为“达到量级较高点-命题实现”;后者表示事件进行,从内部观察事件,引申为“未达到量级较高点-命题尚未实现”。 3.2 “只剩 NP了”及相关量级 李文山(2011)指出焦点敏感副词“只”、数量宾语和“了2”同现产生余量概念;余量是指尚未在一个事件进行中得以实现或完成的量。李文还认为,如果句中的动词表达未完成性事件,则余量构式可以接受;如果句中动词表达完成性事件,则余量构式不可以接受。 事实上,语料显示句尾“了”既可以表示完成的量,也可以表示剩余的量。反过来说,完成的量可以用句尾“了”表示,也可以不用句尾“了”表示;剩余的量也是如此。例如: 对于事件在参照时间的进展情况,可以描写完成的部分,也可以描写剩余的部分,可以认为完成的多,剩余的少,也可以认为完成的少,剩余的多。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仍然认为句尾“了”的使用条件是能否拿到语用量级的较高点。假设一共有四瓶酒,例(18)根据喝掉酒的数量构成语用量级,那么a句带句尾“了”表示喝掉酒的多,处在量级较高端;b句表示喝掉的少,处于量级较低端。例(20)分析的情况同上一节相似,所表达的都是事件现在的进展,区别在于此处事件并未完成。其隐含的量级意义是强调完成部分之多,这可以通过情理衍推得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