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量级与句尾“了”的成句条件(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07 《语言科学》2015年第14卷 邓川林 参加讨论
1.引言 句尾“了”的隐现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即“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出现。这往往取决于“了”和某些副词性成分的搭配关系,即“了”能搭配什么样的副词,不能搭配什么样的副词。比如“了”常常同“已经”、“都”、“就”等副词搭配,而一般不能同“总是”、“还”、“才”等副词搭配。并且对于同样的事实,既可以用句尾“了”来表达,也可以选择不用句尾“了”。例如: 例(1)同样是“大学生不该贪玩”的意思,但是如果用“都”就要搭配句尾“了”;如果用“还”就要搭配语气词“呢”。例(2)表达喝掉的瓶数相同,但是用句尾“了”暗示喝得多,而不用句尾“了”则暗示喝得少。例(3)a、b都表示小王两点到,但是用句尾“了”表示来得早,不用句尾“了”表示来得晚。以上例子中由于表达倾向的不同,其所使用的副词就发生了对调,句尾“了”的隐现情况也恰好相反。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以上各句都具有语义上对应的句式,其句尾“了”同副词的匹配情况相同,但所针对的语义内容同上面的句式恰好形成互补。例如: 例(4)中同样是大学生,用句尾“了”表示不该玩,不用表示该玩。例(5)同样是一瓶酒,用句尾“了”表示剩得少,不用表示剩得多。例(6)同样是四点到,用句尾“了”表示来得晚,不用表示来得早。这三组同开头三组意义相对,表述相反,形成了微妙的呼应关系。 上文提及的句式都具有强调和对比的意义,并且带有特定的语用含义,在句尾“了”的隐现问题上也具有系统的对应关系。本文认为,句尾“了”在同焦点敏感副词相匹配时,所形成的句式表达一种基于语用量级(pragmatic scale)的特定含义。语用量级〔1〕是根据信息量程度(degree of informativeness)或语力程度(semantic strength)构成的有序集合(参看姜望琪2003:156)。狭义量级含义指人们通过使用构成荷恩等级(Horn scale)关系的典型等级词项,借助于等级推理(强项蕴含弱项,弱项否定强项)的方法而推导出来的含义。广义量级含义指人们通过构建临时语境等级关系或以某种 临时概念 (adhocconcept)为参照点,利用世界知识推导出来的含义(详见项成东 2006)。近年来国内的量级含义研究在理论述介和词义分析之外,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到汉语量级句式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启发下,本文拟从广义时间量级的角度来理解句尾“了”搭配多种谓语类型时的量级意义,从而找出其事态用法和语气用法之间的关联。随后通过量级关系来分析句尾“了”与不同焦点敏感副词之间的匹配规则。在理清句尾“了”隐现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语用量级的多重倒置现象与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