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从“含蓄原则”看“有+NP”的语义偏移现象(8)


    “含蓄原则”与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③很相似,比如,二者都重视交际时对别人态度的谦逊、礼貌与用语的得体。但区别也是明显的:“礼貌原则”追求褒贬态度的明朗化,“含蓄原则”追求褒贬态度的含蓄性。“礼貌原则”强调褒贬程度的极致性,而“含蓄原则”强调的是褒贬程度的趋中性。还有,“含蓄原则”追求表意的“圆通”与弹性;而“礼貌原则”看重以礼貌的态度来促成与听话者交际的合作并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基于西方文化的“礼貌原则”,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并无普遍的适用性。而追求点到为止的“含蓄原则”却有地道的中国文化特色,可以说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 
    顺便说明,表意的含蓄与表意的含糊或模棱两可是两码事。含蓄的特点是不直言,是在可选的几种格式中有意选择曲折婉转的表意格式,但话语信息的传递及评价态度的表达都是到位的。而表意含糊是表达的意思不精确,一句话可以做多种解释,如“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其中的“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表示“鲁镇酒店的格局”还是“鲁镇的酒店格局”,让人不可捉摸。表意含蓄是说/写者有意为之,是语言使用中的积极现象;而表意含糊是说/写者不注意造成的,是语言使用中的消极现象。 
    3.2 “含蓄原则”与“乐观假说”“面子理论”的区别 
    我们认为,言语交际的“含蓄原则”着眼点在说话者,是说话者表达某种意思时对话语方式的选择性策略,它以意思表达的含蓄性为选择的基本出发点。这一原则与“乐观假说”和“面子理论”有联系,但也有一些本质的区别。 
    “乐观假说”是基于听话者角度的一种话语的解读策略。前文所述,这一假说指的是听话者在解读话语时总是以一种“向好”的心态来接受信息。以“有+NP”的语义偏移为例,“含蓄原则”关注的是在表意上可互换的“有+NP”与“NP+A”两种表达格式中,说话者选择“有+NP”时所体现的语用动机及含蓄性的表达效果。而“乐观假说”关注的是听话者解读“有+NP”语义时的心理期待倾向。因此它对说话者在使用这一格式表意时采取的语用策略是无法解释的,更何况,还有少数语义负向偏移“有+NP”并不符合这一假说,但是听话者却能准确解读其态度指向,其间的机理也非“乐观假说”所能解释。 
    “面子理论”又称“面子维护观”,它指的是说话人在使用话语时为了给对方留有面子而采取的礼貌策略,其核心是维护听话者的面子,同样是以听话者为视点的。这一理论对少数几个表达语义负向偏移的“有+NP”,或许还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对于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语义上正向偏移的“有+NP”来说,显然解释乏力。一个明显的事实是,“NP+A”(本事大)表达肯定与赞美比“有+NP”(有本事)更为直接,也更能给足对方面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