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从“含蓄原则”看“有+NP”的语义偏移现象(13)


    (16)a.这首诗写得可真有味儿。(“有”表示“具有”义:褒义) 
    b.还是昨天的菜有味儿。(“有”表示“具有”义:褒义) 
    c.这汤有味儿,别喝了。(“有”表示“出现”义:贬义) 
    d.怎么刚洗完的袜子还有味儿?(“有”表示“存在”义:贬义) 
    再看“有影响”与“有想法”的例子: 
    (17)a.你的书很有影响。(“有”表示“具有”义:褒义) 
    b.小刘是我们这儿有影响的人。(“有”表示“具有”义:褒义) 
    c.你这样做就不担心有影响?(“有”表示“出现”义:贬义) 
    d.这样对你一定会有影响。(“有”表示“存在”义:贬义) 
    (18)a.你是个有想法的人。(“有”表示“具有”义:褒义) 
    b.妈妈真有想法,可不像个八十岁的人。(“有”表示“具有”义:褒义) 
    c.他对你刚才的话是有想法的。(“有”表示“存在”义:贬义) 
    我们还可以从话语功能方面来对不同意义的“有”构成的“有+NP”语义偏移的方向进行有效区分。“具有”义的“有”构成的“有+NP”做谓语时,话语施行的一般都是评价行为,如“你很有影响的”“你说的真有味儿”等。“存在、出现”义的“有”构成的“有+NP”做谓语时,话语施行的一般都是告知行为,如“我对你的话有些想法”“这件事对你有影响了”“这汤有味儿了”等。施行评价行为的话语前后常出现“我认为、我觉得”等提示成分,而施行告知行为的话语前后常出现“我告诉你”这样的提示成分,一般不能加上“我认为、我觉得”等。 
    评价行为表示说话者的心理判断,“有+NP”表达的是一种主观评价,所以关注点在被评价对象某种性质或特点上,性质或特点与程度性相关。而告知行为在于呈现事态,因而具有事件性,“有+NP”只是将某种事态客观呈现给听话者。事件性与时间因素有关,所以,“有+NP”入句做谓语时,往往能加入动态助词“了”而意思基本不变。可以说“程度性”与“时间性”是检测“有+NP”语义上发生正向偏移还是负向偏移的风向标。程度性与时间性的对立,虽表现为评价行为与告知行为的对立,但究其根源,是动词“有”表示“具有”义与表示“存在、出现”义的对立。下例中前一句的“有”表示“具有”义,由于“有+NP”承担了评价功能,呈现出容纳程度副词而排斥动态助词的倾向;后一句的“有”表示“存在、出现”义,由于“有+NP”承担的是告知功能,呈现出容纳动态助词而排斥程度副词的倾向。请对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