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张洽《春秋集注》:一部宋朝和明朝皇帝都青睐的《春秋》学论著

http://www.newdu.com 2021-05-13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 参加讨论


    

《春秋集注》是朱熹门人张洽注解《春秋》的代表作,其集先哲之大成,又屡经删润,是朱子学派《春秋》学的扛鼎之作。在张洽生活的当世,其所著的《春秋》类著作即被全数征呈尚书省,以备御览。明洪武年间,张洽的《春秋集注》与胡安国的《春秋传》一同被列为科举考试的钦定范本,影响广泛。
    我们不禁要问:《春秋集注》到底好在哪里?它为何被视为朱子学派《春秋》学的扛鼎之作?为何能引起宋朝当局的高度重视,得以备御览?又为何能立于明代学官,成为明初科举士子学习《春秋》的权威读本?或许当我们对张洽及其《春秋集注》有所了解后,可以找到答案。


    


    《春秋集注》
    [南宋]张洽 撰   陈岘 点校
    繁体竖排

    978-7-101-15101-5
    32开   平装
    66.00元
    

张洽(1160—1237),字元德,号主一,临江清江(今属江西)人,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进士,曾主讲白鹿洞书院,官至著作佐郎,谥文宪。张洽为朱子门人,研习理学、经学,《宋史·道学传》称其“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在朱子门人之中,张洽以精研《春秋》闻名。众所周知,朱子虽遍注群经,但唯独于《尚书》、《春秋》二经,未亲自下笔作注,后人常以其弟子蔡沈和张洽所作之《书集传》与《春秋集注》作为朱子学派对《尚书》、《春秋》的注解,由此亦可见《春秋集注》在宋代经学中之重要地位。
 
在张洽著成十一卷《春秋集注》前,其率先完成了二十六卷本《春秋集传》的整理、撰写工作。《春秋集传》以《春秋经》为纲,在每一条经文后,根据经义阐发的需要,酌情将其认为有价值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中的解释及两汉、隋唐、两宋学者的议论间取之而一一罗列,但较少抒发己意,一定程度上带有资料长编的性质。《春秋集注》便是在《春秋集传》的基础上,仿照朱子作《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的方法,“会其精意,诠次其说”,对《春秋集传》中所引经说加以精选后成书。

《春秋集注》仍以《春秋经》为纲,荟萃“三传”及何休、服虔、杜预、范宁、孔颖达、啖助、赵匡、陆淳、孙复、胡瑗、刘敞、孙觉、程颐、苏轼、刘绚、胡安国、许翰、吕本中、薛季宣、吕祖谦、师协、任公辅等二十余家对于春秋史实及《春秋》经意诠释中有价值的说法,依次列于每条经文之后,以己意为之调和、折中,注解精详,理明义精,多有前人论著所未到处。张洽在撰述《春秋集注》时,亦遵循朱子“《春秋》直书其事”的基本思路,重视《春秋》“大义”而慎言“微言”,绝少提及今文学所提倡的“灾异”、“改制”之义。对胡安国《春秋传》中受今文经学影响而重视的“一字褒贬”、“夏时冠周月”诸例,也持批评、否定态度。

《春秋集注》在嘉定十七年(1224)前已粗成初稿,至端平元年(1234)基本写定。同年八月,尚书省以张洽所著《春秋》类著作有裨治道,访求其所有《春秋》类著作,以备御览。次年七月,张洽将修润的《春秋集注》十一卷和《春秋集传》二十六卷,并《春秋纲领》一卷,《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二十七卷并目录二卷,一并上呈。
 


    临江军访求张洽著作碟文
    
    张洽进呈著作状


《春秋集注》在宋朝的刊刻、流传非常广泛,这一方面得益于其作为朱子学派中最有价值的《春秋》学论著,精良上乘;另一方面很可能也与其“备御览”的际遇有不小的关联。到了明代,明太祖定科举之制,基本承袭元代旧式,宗法程、朱,但程颐《春秋传》仅成二卷,阙略过甚,朱熹对《春秋》又无撰述,因胡安国之学出自程颐,张洽之学出自朱熹,故而将胡安国、张洽二家之学立于学官。自此张洽的《春秋集注》和胡安国的《春秋传》成为明初科举考试的钦定范本,影响巨大。直到永乐年间,明成祖敕令纂集《春秋大全》,唯胡安国之论定是非,张洽之书才废而不行,失去其权威地位。

总而言之,张洽《春秋集注》析“三传”之同异,广取先儒注解《春秋》之至当精义,间附己义,注解精密,时发新意,又补朱门《春秋》学论著之未备,且在宋明两代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有其独特之价值和意义,是研究宋代《春秋》学及朱子学派《春秋》学的重要著作。

中华书局此次点校整理,选取张洽完整存世的十一卷《春秋集注》及一卷《春秋纲领》为内容,以宋宝祐三年(1255)临江军庠刻本为底本,以宋德祐元年(1275)卫宗武华亭义塾刻本和《通志堂经解》本为通校本。因临江军庠刻本的刊刻时间距离张洽首次写定诸书呈进仅隔二十年,距离张洽去世也仅有十八年,其刊刻地点也位于张洽呈进诸书时所在的临江军,最大程度上保存了本书之最初形态,故而选作底本。华亭义塾刻本距临江军庠刻本的刊刻也仅隔二十年,有重要的校勘价值。《通志堂经解》本在明、清两代的诸多版本中校勘质量上佳,流传广泛,因此也选作校本。此外,书后还附以张洽本传、历代刻本中有价值的序跋以及《四库提要》等内容供读者参考。点校本采用全式标点,版式舒朗,展卷悦目,阅读体验较佳。
 
宋宝祐三年(1255)临江军庠刻本
 
宋德祐元年(1275)卫宗武华亭义塾刻本
 
中华书局点校本《春秋集注》,版式舒朗


    扫码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扫码进入中华书局伯鸿微店购买本书,赠点校者陈岘签名笺纸一枚。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